——专访品和堂茶生活空间老板 毛勇
引语:静静地端坐在桌子旁,双手微微平抬,熟练地摆弄着茶具,茶叶和冒着热气的水浑然一体,一股清香,夹杂着瓷器特有的味道,悄然飘出。毛勇轻轻地抬起茶具,左手微微地拖着右手,右手缓缓倾斜,透着清香的茶,顺着圆润的弧度,“哗——”的一声,倒入精致的茶杯中。他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一抬手,说:“来,喝茶。”
喝茶 回归
什么是茶?茶,是一种回归自然与本我的方式。泡茶的水,最初保持在平和温度,接着经过高温沸腾;茶叶,经历了烈日和风雨,汲取了自然的阳光和雨水,最后经过人工不断的揉炒,静心沉气,历久弥香。水与茶叶碰撞,形成了茶。
什么是好茶?毛勇对此有着独特的理解,每个人对茶的好坏其实都有着自己的口感标准,因为每个人喝茶的起点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茶的好坏的理解也不相同。因此,最关键的还是选择地道的茶,加上好的工艺。对的茶,合适的茶,才是好茶。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生存,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幸福。
茶道即人道。品和堂茶生活空间老板毛勇正是想通过茶道传达出这样一种生活的概念:最合适的,那才是真正最好的。生活是茶的口感,不论浓淡,只要是适合的口感,就是最好;生活是盛茶的器皿,不论材料,只要是适合的承载,就是最好;生活是品茶的心情,不论快慢,只要是适合的心态,就是最好。
人生须乃是清欢,历经磨难待花开,自然与人的关系,如此,茶亦然。
喝茶 品味
喝茶,不仅仅需要水和茶叶,更重要的还有器皿。古人云: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毛勇认为,茶需要水的承载,同样也需要器的表达。每一种器皿,因为其选用的原料不同,制作的工艺不同,表达出的茶的口感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器皿的传承比茶的历史更久,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当下,每个人喝茶选择的器皿都不同,主要有紫砂壶、景德镇的瓷器杯、柴窑中直接与火接触的器皿,还有日本的金属茶器。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器皿表达出不同的茶的口感,都值得细细品味。
人和器皿一样,都需要细细品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结识到什么样的人。毛勇喜欢茶,自然也喜欢和茶友打交道做朋友。什么样的人会在茶书房喝茶、看书?当下快节奏的社会,年轻人喜欢喝咖啡,喝茶的人本不会多,有缘接触到茶书房,并能在此静心看书,用心品茶的人,毛勇想,定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喝茶 传递
毛勇更喜欢把品和堂茶生活空间称为“茶书房”,这三个字传达出他对于当下生活的一种理解。“茶”即是茶,泡茶、喝茶、品茶;“书”即是阅读,阅读的本质是安静,静是一种信仰。佛家也好,道家也好,都趋于一种“静”的状态。当代的中国人大多缺乏信仰,因为缺乏信仰,所以选择盲目地追求信仰,也渐渐与安静相去甚远;“房”即是空间,当下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私人化的空间,供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自我冥想。
喝茶时,书以一种安静的方式慢慢介入生活,每个人从中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也在内心形成了一种恬淡的氛围。在大多数人的世界里,茶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塑造社交平台的作用,融合书的安静,文化的氛围愈发浓厚。
茶和书,安静和信仰都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喝茶,看书,享受安静,尊重信仰都是一种传递生活方式的行为。人在生活中要逐渐充实自己内心的养分,从而达到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对于自我成长、对于家庭发展都有一定的触动,茶书房是毛勇与妻子一起开的,他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妻子也就没有现在的茶书房。如今,毛勇的孩子一岁多了,他常常随着夫妻俩待在茶书房里,自小闻着着茶的清香味道,感受着书的芬芳气息,他从小开始接触茶和书等富有文化氛围的东西,自然而然地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茶是一种传递,是连接传统文化的细节。毛勇在经营着茶书房的同时,也深深地喜欢着茶,他传递着这一种精致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将这份热爱和执着源源不断地传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