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打卡挑战赛#
人变好不容易,需要多少年和多方面的积累,而且不能有间断。一间断便前功尽弃。
人变坏不难,只要条件允许,思想上那根弦放松,尽管原先坚持学好多少年,说变坏则是一念之间的事。
我认识一个人,小时候是个乖孩子,上学后听老师话,好好学习,在班里名列矛,人人都说这孩子长大肯定有出息。
他本身也很有自信。可就因为一件事,使他彻底改变性情,从此学习表现直线下滑,成为一名后进生。
是一件什么事使他变化那么大呢?原来是一次考试时,他钢笔没水了,问同桌有没有多余的钢笔让他用一下。
谁知他问时恰巧被巡视的学校领导看到,说他作弊,取消了他的考试资格。这个同学感到冤屈没处说,思想包袱很大,
从此他对人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失去了做好学生的信念,整天与差生混在一起,连高中也没考上,长大后只得靠出去打工维持生活。
又如唐朝写出“初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名诗的李绅,年轻时看到老百姓辛苦劳动,很是同情,感慨万千,便暗下决心将来做官要为老百姓说话办事。
那知等他真正做了大官,却忘记了初衷,变成了一个只知道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腐败官吏。
据说他每顿就要花费数百甚至上千贯钱,对民间疾苦视作无物,其奢侈程度与平民百姓有天壤之别。
李绅的下场也不好,死后被连削三官,其后代子孙也不得入朝为官,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所以,人一变坏,他的代价太大,成本太高,对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家人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直接会改变他及家人的人生轨迹。
人变坏既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外部影响;既有人为的因素,又有环境的原因。所以,防止变坏很不容易。
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会出现让人意料不到的变化。
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成语的主人公吕蒙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好的一个突出例子。
吕蒙在家乡称阿蒙,小时跟随姐夫生活,没机会读书,文化低,说话俗。后来靠军功当上了大官,事务繁忙,更没时间读书。
一次孙权劝他抽空多读点书,他就向孙权诉苦事情太多,确实抽不出时间来。孙权则说,你事再多,难道说比我的事还要多吗?吕蒙不再敢说自己没有时间读书了。
自此之后,吕蒙发奋读书,进步很快。以致吴国知名儒臣鲁肃见他,通过交谈,发现他谈吐非凡,有些问题自己也回答不了,便惊奇不已。
鲁肃说:我“现在才知道你学问渊博,见解高明,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也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后来,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就死在他的手里,荆州被夺了回来,吴国因此占据长江长中下游全线,国土面积大为增加,成为三国中的第二实力大国。
人变好不易,但变好后的收益是大的。如果一个人确实道德行为高尚,为别人,为集体,为国家都做出了贡献,那他便为人们所敬佩,所赞扬,有的还会名传千古,流芳百世。
如关公,以既英勇无敌又忠义无双而著名,后人便把他敬为神,称为关帝,给他建祠堂盖庙宇,烧香跪拜。
不但武人拜关羽,做生意的商人还把关羽供奉在自己店铺里或家里,让关羽保护他们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即使现在,如果你遇到一位姓关的人,开始自我介绍时往往说是关羽的“关”;如果你遇到一位姓秦的人,十有八九都不会说他是秦桧的“秦”。
所以,就上面一个是以关羽的“关”而自豪,另一个则以秦桧的“秦”为耻辱这件小事来说,其他什么条件都不讲,你还敢变坏吗?还敢不走正道变好吗?(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