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8日 星期六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分享带学生到英国参加夏令营住在寄宿家庭的故事,让我看到一个英国家庭的待客之道。
一是信任。师生五人初到家里,主人就将钥匙交给他们,方便自由进出。
二是热情。知道师生喜欢吃大米,就专门为他们买了泰国大米,尽管很贵。
三是规则。进入家庭就要求学习“入住寄宿家庭规则”。如外衣一周洗一次;进、出门须在门厅换鞋;冰箱食物取用仅限给定的牛奶和一些食品;洗澡后要开窗15分钟,用刮水器刮掉玻璃上的水……
英国寄宿家庭需要经过一定考核才有接待的资质,但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师生友好相处的同时又不影响到自己家庭生活的质量和秩序呢。信任为基础、热情是态度、规则是前提,既让来客感受到一份接纳,又保证了家庭有序的生活。尤其是听了那些规则,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人,确乎有些不能接受,但我们换位思考,来自不同国度甚至语言不通的陌生人要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是否需要这样的规则呢。因为有了规则,所以有了家庭生活的可持续性,让宾客有了自我约束的意识,也让二者之间有了友好相处的基础。
一个寄宿家庭的管理需要有规则意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规则意识,在公共空间里活动同样需要规则意识。
什么是规则意识?搜狗百科解释: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现在四通八达的城市地铁、公交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出差或是旅行也把乘坐高铁作为首选。乘坐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但是,有时候车上或是车厢里有一些小孩子,就会出现吵嚷的状况,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但是在长途旅行的车上一直在走动或是喊叫、吵闹、大声讲话,确实是难以容忍的。尽管家人、父母也会反复提醒,但是随意说教、提醒,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给他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如何约束孩子的行为,培养他们必要的规则意识呢?
一是要明白界限。学校一般都很重视对规则意识的教育引导,但是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反复,尤其是要在生活中去践行,因为孩子年龄小,活动的空间都以家庭为主,在家庭里因为有长辈的特别呵护、包容,让孩子能够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际上,这是无可厚非的,在家里需要给孩子适度放松的空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生活的舒适感和幸福感。但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明白社会和家庭是有明显界限区分的,自己想要做的事和可以做的事之间是有界限的。在公共空间里就有其特定的规则,比如,乘坐公共交通、观看电影、到博物馆观展等都有相应的要求。要考虑到公共空间是大家共同相处的空间,要内外有别,自觉遵守规则。
二是要换位思考。因为家庭成员的包容,会让一些孩子只听从自己的声音,注重满足自己的心里需求。要经常和他们交流,学会反观自己的行为,是否给他人带来了麻烦和不便,或是使他人感到不高兴。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当自己做一件很高兴的事情时,是不是给他人或是给集体带来不便或是不幸。比如,很多父母会带着孩子到公园里欣赏花展,绚丽的花朵每个人都喜欢,常常就有一些孩子忍不住要去摘几朵,如果人人都这样做,满园的鲜花又会剩下什么呢,还有更多的人就无法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朵了,随意采摘的行为实际上就偷走了别人可以欣赏的美,家长要从这些方面一点一点去渗透规则教育。
三是要节制欲望。没有哪个家庭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实际上包含了很多层次,一味地尊重、包容的爱是最容易的,因为只要给予就好。但是无限的给予是最好的教育吗?回答是否定的,着眼孩子习惯养成、品行涵养、成人成才的教育才是智慧的大爱,这需要父母不断学习,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对于合理的诉求可以满足,但是也要引导孩子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能想做什么就要做什么,比如玩滑滑梯,有些孩子就喜欢从下往上爬,看到公园里树上结了果子,就想要去摘,关注自我安全和对公共财产保护意识的缺失都是日常生活中孩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要从小就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望,避免养成任性的个性。
四是要学习规则。首先,学校教育责无旁贷,很多规则的教育需要反复进行,我们发现简单的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个规则都要反复提醒,尤其是组织活动的时候,仍旧需要强调;其次社会也要加强宣传,比如,地铁中就利用了视频媒体进行宣传,但文明行为、社会规则方面的宣传还要增加,宣传的频率也要提高;其三最为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现在城市道路很多地方都放了铁护栏,有时候看到父母带着孩子翻越护栏,有些车在行进时让孩子站着把头伸出天窗四处瞭望,心里除了担忧,就是觉得父母的不称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般来说,孩子在18岁之前,除了上学的时间,其余所有的时间都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家人的品行以及引导、提醒、纠偏都在潜移默化发挥着积极的教育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谈自身的成才体会,并没有强调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而是强调生活习惯、文明行为、规则意识的养成对他一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功在当下,利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