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每天就至少收到3通广告骚扰电话,好几条垃圾广告或者诈骗信息。甚至我们都可以通过我们接收到的骚扰信息来判断出卖我们的渠道。
借款信息、开票信息、会计服务、法律顾问服务、网络营销推广服务等这些都几乎可以判断是从工商局和银行的口子泄露的信息,短信诈骗等内容几乎可以确认是运营商那边口子泄露的信息。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生活环境中,怎么确认保障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社会如何有效监管并净化多元的网络环境,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如何最大程度避免网络信息被盗风险问题,公安部也进行长久的研究工作。近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对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的研发和发展进行了展示。
此举表明,电子身份标识载入手机卡的时代即将来临!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表示,eID载入手机卡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包括在不动产权自助查询、食药检查等方面,eID都将大显身手。
下面带大家一起认识一下,电子身份标识的技术原理。
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网络身份标识,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也就是说,eID是公民在网络上的一个有别于身份证证件的身份标识。
当你使用载有eID的银行卡或手机卡进行交易时,网站后台可以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不用再保存用户的身份信息!这样就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只要在手机装载eID也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
相信随着这个技术的投入,将在实际的生活中,降低民众网络交易过程中信息被盗的风险,希望这样的技术时代尽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