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估人类想象力,事实一再证明新事物最终局面远远超出人类最初的想象;也不要小看人类想象力,它是我们不断探索未知、展现人类生命力的最佳动力。
——步努力夫斯基
新时代的“四讲”人格建设:讲逻辑、讲理性、讲力量、讲智慧。
今日导读:
1、拆书:《集装箱改变世界》
2、看书:《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3、品书:《超越智商》
4、解书:《输赢心理学》
5、智能时代的“四讲”青年
6、习得性无助应对措施
7、帕托:精彩生活,自己决定
一、拆书:《集装箱改变世界》
(一)关于本书
1、决定拆解本书,源自于“得到”App里我的偶像刘润老师的推荐,加之很久之前就入手了这本书,原因就是比尔盖茨的推荐。
2、亮个相吧!
3、本书目录
4、本书思维导图
5、本书告诉我们:集装箱是怎样推动全球化的。
(二)前言
1、之所以说“集装箱改变世界”,是因为集装箱直接推动了全球大分工。
2、集装箱降低人类的货物运输成本90%以上,使得全球分工成为可能,以及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配置。
(三)集装箱的发明
1、不是首创,但是商业化推广很棒
1)发明集装箱的美国人叫麦克莱恩,人们叫他“集装箱之父”。但其实麦克莱恩并不是第一个发明集装箱的人。人们使用集装箱几十年之后,麦克莱恩才开始用集装箱。
2)麦克莱恩极具具有商业天赋并且会精打细算的人,在美国二战极大物资需求供应中发展壮大。
3)就像电灯一样,爱迪生也不是首创,但是他在发明人基础之上微调,并通过营销等手段商业化运作至千家万户。
2、发展瓶颈
高速公路非常的拥堵,成为他的运输业务巨大问题。领导力,就是带领群众解决难题;克服的难题越大,未来成就的事业越高。
3、第一次尝试搭建起来一个系统。
1)本质认识论
A.航运业的根本业务是运货而不是通航;
B.要降低货运成本,要的不仅仅是一只只铁皮箱子,而是一整套货物处理新方法;
C.这个系统包括港口、货船、起重机、卡车,还有发货人的自身操作方式等,都得发生配套的改变。
2)解决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提出解决思路→确定解决方案→验证方案可行性→迭代升级→完善
3)障碍:虽然自己这套系统已经最优化了,但是周围的社会系统还没有跟上节奏。
4、坚持与硬撑等来机会:越战
利用美国打越战对效率和物资运输要求,提出3C 原则:一个箱子,一种货物,一个目的地;进入繁荣发展阶段。
5、启示
1)成功皆是幸运与偶然
一个创新的产品从发明出来到广泛的应用,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第一个推进的人熬不到爆发的那一天,享受不到它的红利,只不过麦克莱恩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2)商业化运作比技术本身更重要
真实世界的新发明其实就是一套系统性的工程,一个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被怎么使用。
3)创新不是一个单品被创造出来就完事了,创新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四)集装箱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应用
1、集装箱带来了航运业的产业变革。
1)尺寸一致,装卸、搬运高效
2)箱内货物单一,省去挑拣环节成本,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3)工人不必局限在码头生活。
2、集装箱给航运业从业者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1)因集装箱替代搬运工工作,推广遭到他们抵制。
2)旧分工被替代,新的分工就会被创造出来。
3)当然,机械化来了之后,创造出了很多新的工作岗位,原来搬运的工作变成了操作机器等技术性的工作,原来的码头工人过上了体面的生活。这也是新技术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3、集装箱让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大大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1)集装箱推广降低货物运输成本,使大宗商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通起来,这就让很多国家原来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
2)集装箱的出现对制造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3)集装箱让国际运输变得又便宜又安全,这等于说是把货运成本这种隐形的关税给撤销了,这就让一个国家的制造商更愿意去其他国家寻找价格更低的原材料。
4、创新产品的一大特点:一个新产品一旦放出去,它产生的社会影响是一开始没有办法预料到的。
(五)本书总结
1、科技含量的高低并不是改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就像集装箱,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它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所以,创新的关键不在于一个产品是什么,而在于怎么用。在创新领域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不均匀。我们能看到很多拥有巨大影响力,大到能改变世界的产品,其实很多发明者都不是第一个制造出他们的人。比如智能手机,乔布斯就不是第一个制造它的人,在他之前诺基亚公司已经推广了很多年了。再比如蒸汽机、婴儿用的恒温箱,很多都是已经存在、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实现难度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被另外一个领域的人看到、改进、推广,就能变成一个伟大的产品。所以我们周围根本不缺伟大的创新,缺少的是发现它们的眼睛。
2、创新并不是一个单点突破的过程,真正的颠覆性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周围的配套设施都跟上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
再拿集装箱举例,从麦克莱恩第一次用集装箱,到整个行业广泛使用,期间过了十几年的时间,麦克莱恩也克服了无数的困难,经历了一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中间差点破产。现实中的创新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窘境,比如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阿里巴巴也不是第一个做电商的,想到同样点子并且做得好的企业也有很多,但是那时候一系列外部环境的设施没跟上,比如网络没普及、支付方式很麻烦、网速也受到限制,所以很多企业都没有熬到电商时代的爆发期。
所以,单点创新不一定能带来很大突破,关键要看是不是一个系统,只有系统的创新才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3、一个创新产品所带来的影响力是一开始根本想不到的。
麦克莱恩也想不到自己发明的系统改变了整个世界贸易的格局,他也想不到集装箱能影响日本、中国这些国家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很多产品会给原来不相关的领域带来破坏力,比如电商会影响实体经济,因为人们都开始网上购物;再比如智能手机普及以后,超市收银台旁边的口香糖销量下降了,因为大家排队时都在玩手机,不买口香糖了。所以,很多创新产品会有意无意地破坏跟自己不相关的产业格局,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可能就会有危机了。这个世界的任何创新都有可能是你的机会或是危机,因此我们在关注本行业的同时,应该时刻紧盯其他行业的创新,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4、一名优秀的创新者,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做出贡献,都会被整个行业铭记。
每个创新者在开拓新领域的时候都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麦克莱恩后来卖掉了航运公司,又几次创业,但是都没成功,最后负债累累,在晚年的时候破产,以失败告终。但是航运业的人依然把他奉为“集装箱之父”,在他去世的时候,整个行业的轮船都同时鸣了一次汽笛,表示对他的尊敬。所以说对一个创新者来说,只要他为整个行业做出了贡献,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对他们保持一份敬意。不过,我补充一句:世界以成败论英雄!
二、看书:《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一)关于本书
1、亮个相吧!
2、本书目录
3、本书思维导图
4、本书精髓
本书介绍了重塑世界的6项发明:玻璃、冰块、声音、清洁、时间和光线。
(二)前言
1、“叙事方式”史观:主要是从“人”的角度去写,像哪个时期哪个人发明了什么东西,做了什么事。
2、变焦历史:是从物质的角度去说历史。
假如现在有一个特别先进的机器人,它要写一部关于机器人自己的历史,这时候“人”对他们来说就无关紧要了,因为人就是给它们服务的。
(三)玻璃
1、玻璃的产生
大约2600万年前,在撒哈拉沙漠的东部边缘地区,突然有一颗陨石砸中了地面,产生了1000摄氏度的高温,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沙子里的二氧化硅软化融合到了一起,在它们冷却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物质,大片大片地覆盖到了沙漠里,就是玻璃。
2、历史的极度偶然性
玻璃的出现可就是个极度偶然的事件:自然界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出现1000摄氏度的高温呢?
3、“信息溢出”的环境:你在创造一个环境的时候,根本想不到它会发展成什么样,这个环境带来的效益可能比你设想的收益要大得多。
三、品书:《超越智商》
(一)关于本书
1、亮个相吧!小宝贝~
2、本书目录
3、本书思维导图
4、本书精髓:高智商并不等于理性思考,聪明人也常常不会理性决策,“理商”才是贯穿一生的必修课。
(二)前言
1、聪明人并非我们认为、看上去的那样聪明,至少他们也是经常犯错,甚至是非常低级的错误;毕竟,犯错是每个人的权利。
2、我们在看到触动人心的新闻的时候,被情感左右或牵绊,失去了理性思维的批判性精神:求证真伪!
3、一旦公布或被动接受,人们就倾向于寻找证据佐证、支撑观点,而不是怀疑、批判、证伪观点,这才是人类思维惯性和倾向
4、谣言每天都在发生,以后也不会中止。
5、真理是辩驳不倒的。
6、高智商≠理性思考。
(三)为何聪明人也犯错?
1、大脑类比作电脑
1)一台优良的电脑由速度有保障的硬件和好用的软件构成;
2)算法心智:智商就好比电脑硬件条件;智商越高,运行速度越快,它影响的是大脑的运行速度,我们叫它“算法心智”。
3)反省心智:我们把大脑的操作系统称为“反省心智”。
4)心智程序:如果不小心安装了病毒软件,电脑速度再快也是白搭。这种情况就像是恐怖分子的大脑,运行速度越快,带来的危害就越可怕。我们把大脑里安装的各种软件叫做“心智程序。
5)污化心智程序:那些病毒软件。
6)智商高但缺乏理性思维的大脑,就像硬件条件好但是操作系统有漏洞的电脑一样。
总之,将人脑比作电脑:智商是硬件,思维模式是操作系统;理性思维如算法,病毒软件也即污心化程序。
2、聪明人为什么也会做蠢事?
我们的社会过分注重电脑的运行速度,也就是智商,却忘记了健全良好的操作系统、安装绿色软件也即理商,同样甚至更加重要。
3、要想做出理性决策,需要具备理性思考的认知模式。
4、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
1)诡计一:生动的就是对的。
A.人是喜欢故事的动物,画面更容易触发我们鲜活的情感反应。
B.个案再生动,也不一定意味着整体概率。
C.鲜活的画面,更容易触发人们的情感反应,让人印象深刻;于是把真实准确的数据抛在脑后。
2)诡计二:别人给什么,你就要什么,完全顺着对方给定的思路框架思考。
A.锚定效应,框架效应,语义描述效应。
B.对策:在按别人给你的思路考虑问题之前,重新对焦。
C.控制了锚定点的人,也就控制了整场谈判;而那些有权选择框架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3)诡计三:相信自己总是对的
A.情景举例:飞利浦有一半退货是因为对方不知道怎么用;设计师设计出52键遥控器,并且坚信别人会和他一样想使用复杂的遥控器”。
B.背后逻辑:换位思考非常耗费认知资源,出于进化本能,人的天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与智商高低无关,你我也不能完全幸免。
C.对策:强迫自己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思考。
5、本章小结:生动的就是对的,别人给什么你就要什么,相信自己总是对的,这就是认知吝啬鬼常用的三条诡计。它在我们毫不自知的时候,悄悄控制着我们的日常思考和决策。认知吝啬鬼这么厉害,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做出理性决策了呢?好消息是,理性是可以习得的。
(四)理性习得养成
1、养成质疑的习惯
1)习得理性的第一句话是:“假设这件事不是真的,还有什么别的可能?
2)自闭症患者在触觉诱导下写出的优美文章,大势宣传却从未被质疑。
2、第二句话:“这在概率上有没有错?”
1)许多人会以偏概全,把特例当成普遍概率。
2)不要抱怨学数学有什么用了。当多数人的心智程序里缺乏最基本的概率规则时,将导致无数非理性思维和行为,随之而来的,是无孔不入的偏见和你我想象不到的悲剧。
3、习得理性的第三句话是:“这是一个病毒心智程序吗?”
1)事实上,往往是高智商、低理性人群更容易被收买。
2)避免病毒心智程序的简单的原则。
A.它是否可能对你产生生理伤害?是的话,坚决说NO;
B.它妨碍了目标选择的多样性吗?
C.它是否真实反映世界?
D.它拒绝对自身进行评估?
4、打破认知吝啬:第一句是,“假设这件事不是真的,还有什么别的可能?”第二句是,“这在概率上有没有错?”第三句是,“这是一个病毒心智程序吗?”。
(五)个人总结
1、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2、具备批判与怀疑精神。
3、成功都是反直觉的。
四、解书:《输赢心理学》
(一)关于本书
1、亮个相吧!小宝贝~
2、本书目录
3、本书精髓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告诉我们决定输赢的关键因素在哪里并通过分析看清输赢背后的心理玄机,从而有效调控个人心态。
(二)前言
竞争有时候能激发你的潜力,让你赢面更大,但竞争和潜力不是线性关联,而是倒U曲线关系,也就是说,超出一定限度,增加竞争强度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势均力敌之势竞争才会有激励作用。
1、优等生、差等生困境
1)诸如北大、清华,入学时是各省市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依旧在一定时期后出现优劣分化;本来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但经过一段时间肯定有一部分变成差等生。
2)如果以优等生带差等生的方式提升后者,结果往往是差等生学习成绩更差。
3)差生周围的优等生让他们日复一日地感到自卑;二者之间较大的差距,使得后者丧失了追赶动力和前进与提升的信心。
4)差生组成了一个小圈子,和同样的低分学员们在一起寻求庇护和安慰,而这份安全感在不经意中给了他们不再上进的理由。
2、结论:势均力敌的时候,竞争会有激励作用;而实力差距比较大的时候,竞争完全起不到激励作用。
3、销售员/农民:当他们和水平相近的人竞争时,生产效率都能普遍提高10%到50%,而和水平相差较远的对手竞争的时候,效率都会下滑。
4、启示:对一个集体来说,想要让更多人赢得竞争,就应该想办法创造一个势均力敌的环境;如果实在无法势均力敌,就想办法让实力差距不那么直观。
5、案例:银行之间日冠军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制造了一种势均力敌的假象,让各分行的实力差距不那么显性了。
(四)女人面对竞争更理性,男人则容易高估自己的竞争优势。
1、推论:如果不是最顶尖的学生,就不该去最顶尖的大学;反正去北大清华当个学渣压力太大,不如去个一般水平的大学,和竞争对手势均力敌,更能激发出自己的潜力。
2、结果:推论是不是正确,取决于这事儿发生在男孩身上还是女孩身上。
3、男女孩进入精英学校表现完全不同。
1)进入顶级的精英学校的男孩们,数学成绩普遍变差了,去稍微次一点的学校的男孩们,却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2)女孩却是到越顶级的学校表现越好。
3)大学时不时出现“最牛女生宿舍”,却极少“最牛男生宿舍”。
A.最牛的男生一般对自己舍友没啥好影响,甚至对自己宿舍其他人的成绩有负面影响!
B.女学霸对其所在宿舍来说简直是一盏明灯,如果一个女生的入学成绩比较弱,但是她有成绩好的室友,那么她在大学的学习成绩也会跟着提高,她很可能被室友激励,甚至可能得到了室友的直接帮助。
C.作为男人,跟学霸做室友的滋味并不好受;男人过度自信,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输,如果输了他也不会去寻求帮助,他会拒绝承认自己输了,实在不行就干脆放弃。
4、男女风险之别
1)总的来说,男人很冒进,参与竞争之前不在乎失败的风险,可是竞争中一旦遇到挫折也很容易放弃。
2)女人更能合理评估竞争的风险,一般不爱竞争,但是一旦参与了,就算遇到挫折也常常能坚持下来。
5、男女从政差别根源
1)在很多情况下,过度自信和敢出手恰恰是男人的优势;男性政客觉得胜算低于20%的时候,大部分人仍然要参选。
2)女政客少,是因为女人不爱参选。女人不爱参选,是因为她们能合理评估当选的可能性;大部分女性政客却觉得20%概率实在太低了,参选等于白费功夫,干脆放弃。
3)大部分女性处于理性,都放弃了这项选举,结果就是最后选上的都是男人,而这正是男人高估自己和冒险带来的好处。
(五)一个人爱不爱竞争是一个生理问题,由睾酮水平决定。
1、决定人们压力状况下表现差异的原因:手相,具体说来是无名指相对于食指的长度。
2、睾酮素
1)一个人爱不爱竞争、喜不喜欢冒险,是由睾酮素的分泌水平决定的。
2)睾酮素是一种雄性激素,女人也会分泌,只不过女人分泌的量微乎其微,比男人少太多了。
3)睾酮可以增加体能和爆发力,所以男人在跑步、跳远之类的体育项目上都比女人强。
4)睾酮对不依赖体力、爆发力的比赛项目也有帮助,比如国际象棋,比赛之前棋手的睾酮分泌得越多,最后成绩往往就越好。
5)只要是和竞争有关的项目,不管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睾酮可能都有刺激作用。
6)女人的基础睾酮水平只有男人的七分之一,基础睾酮水平低影响了女性的冒险精神。
3、睾酮素&手相
1)一个人的基础睾酮水平能从他的无名指和食指的长度比判断出来:无名指比食指长得越多,睾酮的分泌水平就越高。
2)胎儿在子宫里发育的时候,同时受到两种激素的影响,一种是睾酮,还有一种是雌激素。这两种激素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胎儿手指的发育。如果睾酮水平比雌激素水平高很多,人的无名指就会比食指长很多。
3)调研结果发现:越是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无名指就会比食指长的越多,那些最成功企业家的无名指要比食指长10%到20%!
4)通常情况下,男性的无名指比食指略长,女性的无名指比食指略短。可是这780个女企业家的无名指却比食指长,而且长出的比例比男企业家还明显!
4、成功者大多都有更长的无名指。
(六)本书总结
这本书给我们普及了三个不太容易想到的观点:第一,势均力敌的时候,竞争才会有激励作用;第二,女人面对竞争更理性,男人则容易高估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一个人爱不爱竞争是一个生理问题,由睾酮水平决定。
这本书给我个人的启发是,知道了竞争激发潜能的作用边界在哪儿,竞争有时候能激发你的潜力,让你赢面更大,但竞争和潜力不是线性关联,而是倒U曲线关系,超出一定限度,增加竞争强度反而会适得其反。
五、信息化时代青年的新Logo:“四讲青年”。
上世纪90年代,四有青年是对我们青年的基本要求,四有青年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
进入21世纪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我们也应该更新年轻人的价值观,并向“四讲青年”转变:讲逻辑、讲理性、讲力量和讲智慧。
1、讲逻辑
1)讲逻辑似乎是个简单要求,可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完全做到。
2)演绎“闭合”观念系统的三个条件。
A.这个体系以内的东西不能互相矛盾;
B.这个体系以外的东西,你一定不信;
C.凡是能从这个体系推导出来的东西,你就一定相信。
3)简洁、优美的追求
A.讲逻辑还要求你这个观念系统里的“公理”应该是比较少的,大部分观念都是推导出来的;这意味着你可以回答“为什么”,你得有理由。
B.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终生都在致力于寻找简洁、优美的统一性的物理公式。
C.第一性原理,本质思维,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有力武器。
4)不过讲逻辑只是出发点。
两个在逻辑上无懈可击的人,未必应该互相达成一致,因为他们的基本信念可能不同。
2、讲理性
1)基本信念:就好像是数学中的公理,是无需证明的东西,是逻辑推导的出发点。
2)有些基本信仰是出于风俗习惯:比如中国的集体主义,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
3)还有一些基本属于个人的喜好和口味。
4)信念体系的价值好坏标准:合“理”性及开放性。
A.开放性:信念系统是不是开放的、可改变的。开放和可改变的系统更值得相信。
B.宗教信仰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以经书或者神话故事为准则,不容改变甚至质疑的封闭主义的固化思维。
5)科学的正解
A.科学不是结论,科学是一个方法系统,是一个发现知识的框架。
B.这个框架要求用证据说话:只要有新的证据出来,能推翻以前的结论,科学家允许你改变他的信念。
C.科学是可以“证伪”的。
6)框架
A.框架是我们在有限条件下得到正确结论的最好办法。
B.框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框架不等于肯定正确。
C.框架代表了程序正义。经过了框架如果还是出错了,这个错就不在你。
3、讲力量
1)力量感
我们讲逻辑不仅是为了避免错误,那是做“减法”;我们还有更高的水平与目标,去创造或者发现一个什么本来不知道的东西才行,从而获得强大的“力量感”。
2)推理力
A.推理力和体能、和肌肉力量一样,也是一种力量。
B.人的逻辑推理能力随年龄下降的是比较慢的,而且可以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去弥补。
C.衡量推理力大小的一个标准是“你能想多少步”。
普通人:简单的单一化“线性思维”,一两个“因为……所以……”;
高手:从一个抽象模型出发,以公理或者基本信念为基础,经过很多很多步的、交叉的、网络式的推理,构建一个庞大的理论,得出新鲜的、可能违背直觉的、但是正确而且有用的结论。
顶级者:最厉害的推理高手显然是数学家,他们可以用好几百页的一本论文去证明一个数学定理,就这样中间还省略了很多步骤,力量不够的人根本看不懂。
D.推理力不足的表现:别人说个复杂点的事儿就理解不了,读一篇有点理论性的文章就跟不上。
4、讲智慧
1)使用“对别人有利”和“对自己有利”这两个坐标轴,把人分成了四类。
A.强盗:只对自己有利,而对别人不利;
B.烈士:对别人有利,而对自己不利;
C.愚蠢:对别人、对自己都不利;
D.智慧:做对别人和自己都有利的事,也是最理想的“双赢”情况。
2)智慧VS智能
A.智能是能力强,智慧是不但能力强,而且知道怎么用这个能力。
B.想要做有智慧的人,要去帮助别人而且还能把事情做成,你就得跟人交往合作;你就不但要擅长使用逻辑,还得擅长使用感情。
3)以“讲逻辑为起点的健全的人格路线图
讲逻辑 + 合理的信念体系 → 理性
理性 + 多步骤高效能推理能力 → 力量
力量 + 帮助别人 → 智慧
5、总结:做个三观正、表态让人服气、说话能给人启发甚至帮助的人,是值得追求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得有机遇和勇气;但是要说修身,你只需要从逻辑出发。
六、习得性无助
1、希腊“西西弗斯”神话故事
1)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与更加悲剧的俄狄浦斯王类似,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
2)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得罪了宙斯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
3)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2、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引起很多人共鸣的原因,就在于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和他一样:明明很努力,却始终达不到目标,给人一种冥冥之中注定一样,命运弄人,一切毫无意义。
3、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1967年提出来的。
习得性无助指的是当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付出多次努力,并反复失败之后,就会形成行为与结果无关的理念,然后就会将这种无助的感觉泛化到新的情景之中,直至放弃所有努力。
4、狗被点击的经典实验,在人类身上也有体现:一个人在某件事付出多次努力、反复失败后,就会将形成行为与结果无关的理念,并将这种新的感觉泛化到生活中各种情境中。
比如数学成绩爱,认为一点天赋没有,最终放弃。
5、造成“习得性无助”的三个原因
1)多次失败经历产生的心理上强化。
一个人在经历很多次失败,会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不管如何努力都不会成功,最终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情绪。
2)不良的归因方式。
有的人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能力不足或智力太低,而把偶然的成功总结为运气好。这种不正确的归因方式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产生怀疑,从而失去最起码自信。
3)不恰当的评价方式。
有的人在遭遇失败后,往往会遭到周围人的批评和嘲笑,这种周围人的社会认同底下给予他们消极的自我评价,长期以往就逐渐丧失了自尊心,会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6、摆脱习得性无助的三个方法。
1)认真检查自己的归因模式
比如你在工作中遇到效率比较低的情况,你就应该认真客观的分析,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进入“我不行”的习得性无助。
2)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起
寻找完成一件事的小确幸,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智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给自己跳一跳就够的着的小目标,通过这些小目标的达成,自己的自信心就逐渐建立起来。
3)适当降低预期
当你对某一个领域产生了无力感,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你千万不要逼自己把这件事情做好,这样很容易因为高要求进入新一轮的挫败。
可以适当降低预期,找一个容易开始的地方实验,把“我就是做不好”变为“我可以做点什么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希望一个个落空,也要记得冷静、坚定、沉着,绝不要因为几次失败就踏入绝望的深渊;有一天,在暮然回首的瞬间,生命必然会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山和水又会恢复成最初单纯的样子,而人生已然走过的是多么美好的秋天啊!
七、生活,就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帕托,原巴西球员,在意甲有过镀金经历后,来中国权健俱乐部吸金。
其实,看到这样的花边体育类新闻,我一般很少打开,但是,这段新闻却让我感慨颇深: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从巴西,到意大利,经中国,返回巴西。
都是人生,却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而且,每段人生旅程都是如此的有滋有味:身份贵为球星,却始终懂得生活!
这真是人生的大智慧:比那个整天炫富的梅威瑟高出好几个档次,尽管我们没有像他一样有钱。
不去评价,只做解释;因为,评价别人是对别人生活的干预,于自己有何益处?
而且,不管是随意评价别人还是被评价,这都是“贴标签”的“固定型思维”的表现;贴标签的前提是有价值、有意义,我们干嘛去做一些没意义的事情?
八、欲戴王冠,必承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