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推荐阅读的书是《第七天》。在以前,只有心怀极大怨愤诅咒时才会说:“让你死无葬身之地!”这句话本来象征着凌冽的惨死和严厉的惩罚,但是如今这句话却成了倒映的现实。余华的这部《第七天》,其实通篇都在阐述和解读这句“死无葬身之地”,也因此被称为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作品。这本书以一个刚刚死去的人为第一视角,然后在随后七天里的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以及属于他自己的往事为主线,架构出了一个荒诞而离奇,但处处展现着犀利和现实的世界。在这七天的时间里,“我”见证了各种各样的死亡,跳楼的、横祸的、卖肾的、病死的、被强拆而死的,这些都影射着真正的现实和社会中那些敏感事件,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显得太过轻薄,但是,从死亡的角度用理性而旁观的角度去看待其他死亡,才更客观更真实。那些回忆的往事,正在经历的荒诞,所体会的绝望,其实都是真正的现实,甚至真正的现实会更荒诞、更绝望,只不过,从死亡者的角度,更清晰、更真实地看到了社会和人生的黑暗面。也许余华仅仅是在靠这本书,将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荒诞,变成了凌迟良知和道德底线的锯条罢了,现实中死亡会带来安宁,但从死亡者的角度,会发现烦恼、争端、悲凉竟然依然存在,而只有在死无葬身之地,才没有诅咒,没有惩罚,有的是平静、安宁、平等,以及希望。
1.
精选书摘
第七日
1.他的手指来到我手臂上的黑布,然后停留在黑布上了。他深深垂下了头,沉溺在久远的悲伤里。他知道自己离去后,我在那个世界里也就孤苦伶仃了。他没有询问我是怎么过来的,可能是他不想让我伤心,也不想让自己伤心。过了一会儿,他轻声说,他想戴上那块黑布。这是父亲的心愿,我听出来了。我点点头,把手臂上的黑布取下来递给他,他脱下两只白手套,十根骨骼的手指抖动着接过了黑布,又抖动着给自己空荡荡的袖管戴上这块黑布。
2.他看到了我曾经在这里见到的情景——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他惊讶地向我转过身来,疑惑的表情似乎是在向我询问。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2.
内容简介
一个走向殡仪馆、将被火化的人,在死亡之后还能留给读者什么呢?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寒冬腊月被囚禁于积年冰川里的寒冷,一种剧烈拉锯式切肤的疼痛和虐心,一种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后无着无落的绝望。
3.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想读更多书摘,请关注公众帐号:dushenme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