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时候总能注意到空海的扮演者染谷将太的迷之微笑,他好像无时无刻都能笑出来。我并不讨厌他的这种演法,带着日本口音的说话强调很符合他的身份,无时无刻的神秘微笑更是让他时刻带着局外人之感。一个来自远方的人来发现沉睡的真相,很经典的故事安排。然而在我以为他大概就这么神秘而置身之外的时候,电影讲了关于他的故事。
然后便是乐天的突然癫狂,他会突然豪迈,突然冷漠,突然陷入自我。乐天是浪漫的人,所以才会写《长恨歌》。他喜欢要美人不要江山的故事,为了找出当年的真相,他甚至甘心当起居郎,记录天子言行。他想近距离看看他将描绘的故事的男主角应该是怎样的。那么,他看到什么了吗?他是否看到了在帝王这个身份之下的爱情,与他所想象的爱情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乐天过去所接触到的资料足以在他心中埋下足够多的怀疑与疑惑,正是这些怀疑与疑惑让他迟迟无法完成《长恨歌》的写作。然而问题是,这个合理性是我事后根据剧情推断出来的,电影里却是直接在最后强行把这个无法完成写作的理由旁白讲出来的。
而杨玉环,把自己演成了一幅静态画。当然,从剧情上来说,她确实就是一个符号,她是盛世的符号,乱世的弃子。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李隆基修建高空秋千,让她在长安城的上空演一出少女无忧。哪有这样真心喜欢一个人的,当然是一场演给众人看的好戏,为了一个最是无情也深情的帝王人设。而和这个无情且深情的帝王搭戏的杨玉环可以有一个更复杂的演出,她应该是一个内心更复杂的人,而不是一个单纯的面瘫。
与友人一起看的电影,途中朋友睡着了。从视觉上来说,这部电影很吸引眼球,但无法调动思考,因为一切的推理都线索明确且明显,而往往主角还得装模作样的去疑惑一番。剧情的发展缺少自然感,所有的情节都带着明确的任务。当然,所有的情节服从于故事是应该的,但是为了服务于故事而裁剪简化情节的合理性就很没有诚意了。比如大量旁白,比如大量旁白的同时还在不停切换旁白的身份。这是在偷懒,哪个能更直接显露出线索就看谁的视角,这也太方便了。
与另一个友人聊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她说到觉得电影想讲的东西太多,生生压缩进了一部电影里。而我当时刚看完电影的感受却是电影太拖沓。事实上,冷却了一天之后再想起这部电影会发现确实电影包含了很多小故事:会说话的猫、猫的复仇、寻找马嵬坡的真相、遣唐使的暗恋、白鹤少年的暗恋、寻找无上密、《长恨歌》的诞生。作为观众,我接收到了关于这个故事的所有信息,我甚至能够在我的脑海中构建出导演真正想要讲出来的那个凄美残忍又带着诗意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能被导演用电影本身讲出来。
所以对于这部电影我是矛盾的,我不喜欢这个电影的叙事方式与简单粗暴的灌输式逻辑方式,但我喜欢他试图讲而没讲好的故事。但这并不妨碍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很烂,结论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