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确论点,结论,理由,用词是否存在歧义,以及隐含的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之后,就可以开始对论证过程的主体,即从理由到结论这一环节进行深入考量。论证的过程有质量高低之分,有意无意之间,论述者可能犯许多论证的谬误,做为读者,我们需要识别那些论辩的谬误,才能更理性的判断结论的可靠性。谬误的种类及其繁多,若想深入了解,还需要参看专门的书籍进行学习(比如,《好好讲道理》,爱德华戴默,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这里只介绍一些最为常见的谬误类型。
人身攻击型
桑迪:我认为参加女生联谊会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朱莉:你当然那样说了,反正什么联谊会都不收你。
桑迪:不说这个,你怎么看我拿来支持自己立场的那些论证呢?
朱莉:那些根本不算数。反正你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滑坡谬误:一种超出范围的推演
应当禁止小明玩游戏,因为玩游戏会导致他期末考试成绩下滑,这样他上二年级就会失去信心,跟不上,然后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没有动力学习,直至考不上大学。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
当前的教育体制是保证高考公平的最好制度,一旦更改,有可能带来更多的弊病。与其如此,还不如按照当前的制度,最起码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考生的公平性。
诉诸公众谬误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应该送小孩去学习一种文艺特长,所以你也应该送小孩去学。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需要辨析“可疑权威”得出结论的论据来源
某知名中学校长曾说,可以通过大量有针对性地刷题来快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诉诸感情谬误
小明的钱包肯定是小张偷的,毕竟他是一个什么都敢做的小混蛋。
稻草人谬误:通过引申出一个不存在的靶子,达到攻击的目的
小明根本就不适合当项目的负责人,毕竟他以前从来都没有带过团队,这会使团队的效率完全得不到保障,甚至无法使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协作。(后两点纯属不存在的靶子)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市民:我认为,美国政府决定入侵伊拉克是一个大错误。
政客:你为什么要恨美国呢?(政客制造了一个虚假的两难选择)
乱扣帽子谬误:其本质源自认知上的懒惰
为了回答老爸酗酒的毛病,当老妈被大女儿问道:“为什么老爸行为这么古怪?”她干脆回答说:“他遇到了中年危机。”
光环效应谬误
政治演说: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你迎来了为一位女性投票的良机,她代表了这个伟大国家的未来,她为实现民主长期奋斗,为捍卫国家利益不遗余力,她为追寻美国梦想而当机立断、信心百倍、勇往直前。这位女性充满爱心,为儿童福利出力,为环境保护奔走,为推动国家迈向和平、繁荣和自由而出谋划策。投古德哈特(Goodheart)一票就是投真理一票,投梦想一票,投常识一票。
转移话题谬误(red herring fallacy)
妈妈:你和男朋友去哪儿了?你为什么要跟我撒谎?
女儿:你总是挑我的错。
循环论证谬误(begging the question fallacy)
阅读传统教科书比阅读电子文本在学习效果上要好得多,因为以教材的形式来展现各种材料非常有利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