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贵港的政务服务点个赞。
前几天浏览贵港教育局的网站,想找找今年的中职学校招生信息,结果找到的是去年的,于是我留言咨询今年的招生情况。
本以为不会有啥结果,没想到竟然给我受理了,还发来如此详细的一条短信,并注明哪些是公办学校。
本想骂一顿,哪知人家服务这么好,再看看去年的招生简章,时间是 2021.07.20——是我太猴急了,敢情还没到教育局发布这类信息的时间。
可是,招生早就开始了!
半个月前,侄子的班主任就在班级里给某所民办中职学校招生,于是,侄子稀里糊涂问家里要了 1000 块,交“录取定金”去了。
今天老婆打视频回去,听说外甥的老师也是这样,包了辆专车,直接送学生到某中职学校参观。成绩不咋好但还想读高中的外甥,成功地的被忽悠去读中职。
说实话,现在的中职招生是有点乱的,说白了就是“信息不对称”,即我知道的你不知道,我只让你知道“我想让你知道的”。
在此,我声明本人并没有任何歧视中职教育的意思,我甚至认为应该先经过中职教育再进行分流——这个话题太“大动干戈”,这里不作讨论。同时,我认为中职学校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地位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经过教育局批准的嘛。
问题出在“出于利益的考虑,选择性的给学生择校”,而不是“给学生提供完善的信息,让其自主择校”。要是老师说“我没有得到招生的任何利益”,那利益肯定被学校得到了。
其实,有这么一层利益关系也不足为奇。
民办学校是要赚钞票的,校舍再好,实训教室再多,老师再好,哪怕有政府补贴,最后还得看招生数量,因为补贴要看人头,学校的收入也要看人头,虽然学校有各种“收割韭菜”的办法,比如要你交钱考个什么证,或者充当劳务中介,把学生往厂里一送,妥妥的廉价(免费)劳动力……反正人多好办事,不管怎样,先给我多招些人(学生)来。
于是,精于业务的民办学校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拥有学生资源的“合作者”——初中班主任。
就我了解的“学费”情况(这里打引号,是因为有些学校说:“我们不收学费,只收课本费和住宿费”),公办中职学校收费“低廉”,比如“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免学费,只收课本费 350 元/学期(多还少补),住宿费 275 元/学期,共 625元。
这收费够“亲民”吧?!
其他民办学校就没有这么明朗的“
收费公示”了,除了一所叫“广西物流职业学院”的,随便看看,每学期学费至少 7000 元,普遍 8000 以上。
这收费比我当年读大学还“豪横”。
这里问题来了:请问,为什么不去就读收费便宜、有政府支撑的公办学校,而要花十倍价钱,去读收费高昂的民办学校?
如果这个问题放在小学或者中学,那不用说,私立学校“吊打”公办学校,因为好的师资都被私立学校高薪挖走了,私立学校的“升学率”数据确实比公立学校漂亮。从这个角度讲,选择私立学校是奔着人家的升学率去的。
而中职教育呢?请问多花钞票是为了什么?
中职的教育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位”。
由此,中职学校就是培养“职业工人”,或者叫“技能型人才”。
虽然还有“3+2”“3+3”——可以理解为职业深造,或者“曲线救国”——努力点还可考本科,上大学读研等等,但重点是这里:先成为好的技能型人才,“有余力则学文”,再考虑深造。
也就是说选择中职教育,就是选择学校的技能培训能力。由技术工种的特点考虑,除了老师的“教”,更多的是要“实操”,也就是练习。而练习除了在学校的实训教室进行,最好就是到实际工厂实习。
从以上的分析得出:选择中职学校,除了师资、实训硬件,再就是校企合作。
这些方面我不认为公办学校拥有的资源会比民办学校差。
而另一方面可能才是原因:
公办学校的招生数量有限,其他学生不得已选择民办学校。
就拿我们贵港的招生情况举例,
公办学校招生 15个专业,招收 2000 人左右。全市共 4 所公办学校。
根据贵港人民政府发布的《2019/2020学年度贵港市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其中的数据摘录如下:
初中 159 所,在校生 22.45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 11 所,在校生 4.71 万人,
公办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27526人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19556人
从以上数据看出:
1.初中读中职的学生少
2.公办学校的招生量要比民办的高
3.需要稍加计算得出结论
只需计算出分流到中职学校的新生人数,和公办学校的招生人数做个比较。
为方便计算,中职在校学生只分三个年级,不考虑“3+2”、“3+3”的。
由此,公办学校的新生数是:27526 * 1/3 = 9141 人(和 4 所公办学校的招生量相当)。
但是当年的初中毕业生数量:22.45 万*1/3 = 7.49 万人。
再进一步算出分流到中专的人数,按 40% 的比例算:7.49 万 * 40% =1.87 万
这样结论就很清楚了:
1.87 万对比 9141 人,必然有学生必须到民办学校读书。
换做是你,选公办还是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