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一篇文章,一看标题就觉得很厉害:《一位校长妈妈说,从女儿4岁起,我就听她的》。后面还有附加括号,注明是深度好文。
不知道有多少妈妈是看到这个标题点进去看别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看过后的第一反应是:讲真,你真的敢在孩子4岁后就都听Ta的?
文中的中学校长妈妈带着不满5岁的女儿到小学去旁听了三天(恕我孤陋寡闻,在我们这个二三线城市确是不知道可以有旁听一说),之后女儿决定要跟幼儿园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小学。这位妈妈尊重了女儿的选择。
初中毕业,女儿没有听她的建议,这位妈妈也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她自己选择。结果没有考上心仪的高中,到了另外一所中学(看意思应该不是很好的学校,也许我理解有误)。
先不去想那位妈妈在女儿以不到5岁的年龄上小学之后的6年时光里,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也许孩子确实是很聪明,但想必也不会少),单就说这位妈妈就凭不到5岁孩子的一句话,就能把她直接送到小学校园里上学,这位妈妈也是“任性”的可以。说实话,我做不到。
想必妈妈们都知道升高中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在这个仅次于高考的重大选择中,这位妈妈依然没有干涉女儿,而是尊重了她的选择。
到这里我觉得就不是任不任性的问题了,应该是有更深层的东西。那么,是什么呢?
讲个小故事:我们村里有这么一家,家里做生意非常有钱,家人一直没怎么阻碍孩子发展自己的个性,一般都让他自己选择,喜欢就好。一直到考大学。孩子文化课程不怎么好,但是对摄影很感兴趣,同班 们都基本选的电子类啊土木工程类什么的,只有他要报摄影。他爸说,行,只要是你自己喜欢的就去学吧!
后来听说毕业后就在一家公司实习,再后来又出国深造了,再再后来又回国了,不知道在做什么工作,但每天看他开着一辆白色的兰博基尼进进出出,挺忙碌的。
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没错,两个家庭都很尊重孩子的自我意愿,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利。
说实话,我个人而言很向往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懂得承担选择后的结果。
但是,我不敢。
我不敢耗用他(他)N年的宝贵时光去明白一个道理一份责任,即便是有一天他真的悟到了,可最好的时光已过去。
我也输不起。
自由的选择是要有底气的,因为他知道他输的起。比如我们村里的那个幸运儿,再比如老爸随便给5个亿创业玩玩的思聪。
这份洒脱,表面上是自由和“任性”,骨子里的却是底气。
你和你的孩子心里清楚,即便是他在外面累了输了醒悟了不想玩了,你依然可以轻松面对,而不用去焦虑他在物价房价生活成本日渐增高的社会中,如何安身立命,养活自己和他的小家。
生活不是小说或者电视剧的剧情,这是真实的人生。人生的每时每刻都不可能彩排,有些东西逝去了就真的逝去,有时你会发现,连再来一次的机会都没有。
社会的资源就这么多,绝大部分的优质资源已经被少部分人占有,而余下的那些并不算好的资源,却在被大多数人拼命争夺。能从大多数人的拼搏中获得一部分生存资本,也许就已经用拼尽了全力。
你看,我们真的没有什么资本能让孩子一次又一次试错,也许他连翻盘的机会都不会再有,哪里又来得许多“任性”?
绝大多数平头老百姓的我们,不能说是殚精竭虑,最起码也是步步为营的“管”着孩子,束缚着孩子,操心着他的每一步选择和生活,为的也不过是让他不必终日奔波却无所获。
也许偶尔我们会想起,在很久以前的那些个日子里,我们曾看着襁褓中甜甜的小脸,心里暗暗想着:“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
但,也只是也许。
当现实生活的太阳升起,你知道,你不得不又要“束缚”他选择的权利。
平常人的人生,不过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所有的父母们不必再焦虑,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拥有真正选择的自由。
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