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闷热的天气让人奔溃,没风扇没空调更让人奔溃。光着膀子的舍友觉得太热了,让我去开一下窗。我走到窗边,动一下窗台,移一下窗,再恢复原状,面无表情地问舍友感觉怎样,舍友头也不抬就说:“嗯嗯,好多了,感觉舒服了不少。”
By Martin Wessely 图源:unsplash.com
事实上,我根本就没有打开窗,这只不过舍友的心理作用让他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事实上,这只是安慰剂效应的一种表现而已。
什么是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是在人或动物身上产生的真正的心理生理效应, 这种效应应该归因于接受某种物质或方法的治疗, 而不是这种物质或方法的内在效力,也就是指由治疗的象征性意义引起了心理生理变化,而不是特定的药物的功效。
安慰剂的英文单词“Placebo”来源于拉丁文,意为“我会感到愉悦”(I shall please)。广义上的安慰剂有很多,假装进行药物治疗的物质、安慰剂外科手术、安慰剂针灸或者开关未打开的治疗仪器等。对治疗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作用的时候,诸如糖药片、生理盐水就是安慰剂。
例子
布鲁斯·摩斯利(Bruce Moseley)是一名医生,他因能做出高超的手术来缓解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而闻名于众。为了证明手术的成效,他设计了对照试验研究。
试验中的一组患者接受了摩斯利医生的著名手术;另一组患者进行了精心设计的假手术。处于麻醉状态的患者却毫不知情,假手术除了最关键的几步没有做以外,该做的都做了,还用为他们播放其他人的手术录像,模仿膝关节灌洗操作的声音,然后再对患者的膝盖进行缝合。
接受真正手术的患者中,有1/3感到膝盖处的疼痛有所缓解。但令人震惊的是,接受假手术的对照组的结果也是一样。
从某一方面来说,鉴于对照组患者在膝盖处只有切口,而并没有真正地遭受手术的创伤,接受假手术的对照组患者在膝关节处所受的痛苦很可能比接受真正手术的患者要小。
摩斯利医生的研究是进行了随机的、双盲的、具有安慰剂对照组的临床试验,且成果发表于当今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医学杂志之一。该项研究却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仅仅是因为他们内心相信自己得到了手术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相信身体得到有效治疗的念头已经足够使生理病症产生切实的缓解。
再举一个例子,我母亲其实会晕车,只要坐上车她就会感到不舒服。后来只要坐车就给她准备晕车药,吃了之后就感觉好多了,可是有好几次,我怎么找晕车药都找不到,只好随便找了片维生素C给她,效果一样的好。
By Matthew Henry 图源:unsplash.com
安慰剂本身并不起任何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治疗的环境、治疗的程序以及患者处于被治疗的关系中。
温馨的环境,例如无障碍通道、茶水供应等便民措施、良好的候诊条件、干净整洁的大厅,公共场所控烟等等,均可使患者获得亲切、温暖的感受,对医院产生良好的印象。
产生的原因
哪怕你是医生或者是科学家,只要条件适合,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对安慰剂产生反应。有研究表明,在不明白作用机理的情况下,科学素质高的人反而对安慰剂更易产生反映。
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是指医生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或意见,而是用其他委婉的语言来表达,用弦外之音,灵巧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行为暗示
行为暗示是指暗示者通过自身的动作、姿势以及讲话的音调、节奏等把暗示信息输送给被暗示者,从而引起被暗示者积极的反应,实现暗示者的目的。行为暗示含蓄、委婉、明确,又可以避免用语言文字表达所带来的难以避免的副作用。
人格暗示
人格暗示,是暗示者通过自己的人格特质给予他人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修养与风度是暗示者人格特质的主要方面。
环境暗示
环境暗示是指能通过人为设置的环境有意识地加强意思表达,针对性的氛围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利用安慰剂效应
就像我舍友和我母亲的例子,安慰剂效应其实真的可以利用的。而且安慰剂效应也不局限在医疗方面上,毕竟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在生活中也可以运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