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对规则这两个字还是很反感的。
现在呢,好些了吧,人最难了解的是自己,谁知道呢?
作为两个男孩儿的妈妈。
大宝十岁,即将进入青春叛逆期。
小宝,生来主意大,即将进入可怕的两岁。
学习立规则,就成了我这个老母亲的刚需,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养好这两个臭小子。
一.找到心中想要依傍的准绳
立规则,要看你想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心中想要依傍的准绳是什么?
抄句海姥姥的话,我想养育出成熟自由的绽放于爱和善良之中的孩子。
所谓成熟和自由。
1.自然得是自己的主人。
2.能自我负责的主人。
3.能自我负责且喜悦的主人。
4.能自我负责且喜悦,且能温暖别人的主人。
5.能自我负责且喜悦,且能温暖别人,且能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和价值的主人。
所以我平时就要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我负责,并承担自然结果。做的越多,自然做得越好。
我要喜悦,我要温暖他们,且我要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才行。
二.排除干扰,决定自己要做什么
孩子不是我的附属,他是自己的主人。
他是主体,我是主导,我只能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能决定他做什么。
老公前天晚上跟我说,9:30了,让大宝洗脚睡觉,他只看书,说了几遍都坐着不动。
我说他十岁了,洗不洗脚,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睡着,你是决定不了的。但你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你就把灯都关了,去睡觉就行了。
老公又说我,不管孩子的学习,我只好继续说,我信任孩子内心向上向善的力量,足以让他达到他想要的目标,我也信任自己的选择,我一直在学习,在折腾,不管其实是为了更大的掌控。
我明白,老头子都是对的,从他的角度讲,他的这些担心都是有道理的。
我同时也明白,从我的角度讲,我的选择也都是对的。
人活着,信什么就是什么命,不过是求仁得仁而已,所以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真正相信什么,然后排除干扰,决定自己要做什么,是的,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决定别人要做什么。
三.言行一致,孩子才愿意臣服规则
为什么说要言行一致?因为我们太想讨好孩子了。
比如放寒假了,我规定大宝一天玩一个小时的手机,玩多了对眼睛不好,一个小时到了,却总是纵容他再看10分钟,或者把这集看完,结果孩子总是没完没了的看。
我为什么老想纵容他,讨好他,根本原因是因为我自己从小被过度管制,委屈,愤怒,从来没有被看见和允许,所以在管制孩子时,就把曾经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纵容他就是在纵容曾经的自己,这哪里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立规则,这分明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弥补自己曾经的缺失罢了。
孩子从来都不怕被立规则,只要这个规则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是真正为了他好。孩子也需要通过遵守规则,来确立自己的安全边界。
反倒是我们做父母的,为了宠爱自己,讨好孩子,常常立不住规则,所以以后要做到言行一致,孩子才能臣服于规则。
比如玩游戏一个小时到了,孩子还丢不下游戏,就走过去,把手机拿走,然后,允许并共情孩子所有的情绪,即可。
四.在立规则中,疗愈自己
上面说到孩子不怕被立规则,反倒是我自己立不住规则。
不论是给孩子立规则,还是我被立规则,我的情绪反应才是更可贵的。
这个情绪中深深的埋藏着曾经的我,有我人生珍贵的礼物。
一切情绪都是成就我的礼物,我希望在收礼物的过程中深深的看见和疗愈自己。
记着,规则都是中立的,从来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
遵守规则是对我有好处的,我不需要再与规则对抗,因为我内心每一寸领土的主人,从来都是我自己,不是别人。
五.把规则变成选择和约定
做父母的总爱说必须两个字。
必须把饭吃完。
必须早点睡觉。
必须好好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的大脑对必须这两个字,会自动转化成一种外界强加的指令,从而产生排斥。
排斥没有用,就只能让自己去遵从。
长时间活在必须里的孩子会形成一个危险的信念——对权威的迷信。
万一那个权威是坏人呢,哪怕万分之一的可能,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就是那个万分之一,美好的生命就那么凋零,多少悲剧就那么发生了。
林奕含们会认为规则就是由别人制定的,只要权威要求,我就要无条件的遵从。
简单点说。
我的感受不重要,我怎么想不重要,别人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多少父母都在教育孩子要听话,要听从父母,听从老师,听从权威的话。
太听话的孩子,长成了低自尊,弱自我,无价值感,保护自己都做不到的人。
这不是把孩子们往火坑里推吗?
那规则就不立了吗?
自然不是,无规则不成方圆。
这里想说说自主性,人天然渴望的自主性。
如果一个行为是自己要做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给的,才会更有动力去完成它,被逼着做一件事,哪怕是自己愿意的,都不会太舒服。
所以,立规则时,想一想,孩子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再让孩子靠自由选择来维护。
比如孩子贪玩不肯回家,把你必须赶快回家吃饭,变成,我知道你还想玩,但我饿了要回家了,你想一起回去吃可乐鸡翅吗?
立规则,说到底是决定自己做什么,然后把它变成一个选择交给孩子。
或者把规则变成一个约定,再让孩子选择。
比如图书馆里,孩子很吵闹,大人恐吓说,再吵,保安叔叔把你赶出去了!
变成约定则是:
你知道吗?在图书馆里有一个约定,大家要小声说话,这样我们可以一起安静的看书。你要不要加入这个约定呢?这样你想看书时,别人也吵不到你了。
这样转化有三个优点。
1.它给了孩子自主权
规则就是一个约定,你可以选择加入,享受它带来的好处,也可以选择拒绝,权威就是你自己,所有的行为都是你的选择。
2.它解释清楚了规则的来源
规则不是自上而下的,由某一个权威人物树立的。它是自下而上的,大家为了某些共同利益而达成的约定。
3.它还隐含了一个假设
既然规则是一种约定,必要的时候就可以打破它,当然你要为此承担代价,只要你考虑清楚,为了某些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去做,那就去做。
在这个沟通思路里,规则的意思是:
这是对你,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大家一起来遵守。
这样遵守规则,为孩子们种下了变通,创新,思辨的种子。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学习怎样立规则的梳理和总结,希望以后能学到更多落地的技巧,也希望自己能有更深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