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鹄志”到《腾讯没有梦想》,整个周末互联网都在撕着无趣的B,从“文学信仰”到“精神道德”,一夜之间仿佛人类文明都前进了一个新的层面。
梦想是什么?
这几年,很多创业者要把梦想和情怀放在一起说,说的多了,就变成了空话、套话、甚至为了让情怀和梦想有足够的卖点,他们把内容重新编排变成了故事。
当下的创业圈的梦想和情怀是什么?就是他们To VC去悉心编排的那些故事,恩,在很多创业者眼里,创始人就应该会讲故事!
腾讯的主战场?
研究和探讨的语境词汇,尽量不要使用确定性词汇,所以原作者在说到“没有”这个词的时候,自然就明白会有多少口水会如期光临。
这满足当前的“自媒体”人的调性,毕竟如果不把话题说的足够有争议,怎么成为10万+呢?褒义或者贬义无所谓,对大部分媒体人眼界中的成功,不在于自己的观点是否得到真正的认同,而是赢得多少曝光、获得多少流量。
没错,是流量。
无论2C 亦或者 2B 互联网产品争夺的就是流量,腾讯最初的主战场是社交,社交获取并把控流量,然后分发给游戏,这些高价值却低成本的流量,为腾讯游戏打下了半壁江山,嫣然让腾讯在社交之外的游戏领域又复制了一个自己的帝国。
作者在《腾讯没有梦想》文中提及腾讯主战场遭遇跨界打击?打击你妹啊,无论游戏和社交,轮持久性,腾讯俨然仍是今天行业龙头。
新生公司的出现,短时间内创造了很好的反馈,只能让腾讯有足够的危机感,但是否是“打击”层面的事儿,我们得看持久战,因“创新创意”内容而爆发的社区产品,如果没有有效的持续“颠覆性创新力”其实都不会太长久。
“脸萌”、“找你妹”、“围住神经猫”、“足迹”,这些一夜爆红却又很快跌落的产品,这些年我们见证的少吗?
所以头条阵营才会有内涵段子、小火山视频、抖音这类“创新型”的产品,一个接着一个的出现,对于头条的创新力,确实表示由衷的认可,但是是否能干掉别人的主战场成为新的巨头,我觉得还有待考究。
创业和打篮球、踢足球不一样,他没有最终时间节点,所以没有真正的输和赢!经营企业和经营国家一样,过往的每一个朝代代表着一个时代,今天快节奏互联网环境下每个企业也终将代表着一个时代!
腾讯的梦想?
梦想和战略如果融合到一个境界,那就是道的层面的问题,既然是战略那就是要根据公司所处阶段的不同,而不断迭代的,当初的腾讯战略没有错,用“流量”来投资生态,成为“互联网的水和电”,这是一种变相开放和升华的精神层面问题。
既然是“开放”战略,那自然就不能过于狭隘,如果腾讯对所投资的每个领域都仍然保持自己的“创新力”,我想就会变成另外一种企业文化的“价值观”问题,是投资还是为了更好的方便抄袭?
以投资和合作为引子,最后变成自己干的抄袭,这种“巨头”风气,我们见的少吗?
维护好自身的“流量”地位,同时进行科技创新,结合资本力量,成为一个“赋能体”,这不但是腾讯梦想, 应该也是一种变相的“责任”。
定义为科技公司的本身,就应该等比肩负起科技成长的重任。
腾讯创新力?
如果说技术壁垒,在国内腾讯的技术壁垒一定是超前的,相比可以“缓存化”、“静态化”的电商业务,即时通讯对数据处理及响应的技术压力,一定要超出其它业务的几个等级。
今天的腾讯不是一家“初创”公司,他所有的业务都源于先立项再从其它业务口调人组成团队,再择机进入市场,这样的节奏自然就只能徘徊于“抄袭”或“慢半拍”的氛围里,把“颠覆性创新”的责任交给市场,或是成立一个只管创新不考虑其它业务的“创新研究院 ”,这将是腾讯新一轮的抉择。
若是腾讯真有心成立内部的创新研究院,我们这种草台班子到真心敢于一试。
我们过于关注其业务表象的一面,就往往会忽略掉其业务的底层问题,我喜欢刨根问底,所以常常欣喜于探讨“质”的话题,腾讯内部有没有问题?有!但是这些问题解决不解决的掉?短时间做不到!
空间内很多事情都有对立面,无论你以物理的方式还是以精神道的层面来看待,都是相同的问题。
开放赋能,成为了腾讯的“质”,自然就会影响到内部创新的“本”,同样的市场新机会,是让内部去造、还是交给外部环境在生态中选取、还是内外并进让这件事交给市场来答复?
如果你是今天不缺钱的“腾讯”帝国决策人,你将如何做出选择?
你自诩鸿鹄,安知他人便是燕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