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在某互联网大厂的科技频道做了半年的内容运营实习生。
说实在的,在进入该厂之前,我对运营一无所知。很多人听说我要去实习做运营,都打趣我为“互联网小编”。而我本身对于运营的预期也略略走偏,以为真的就是写写文章,搞一点标题党的噱头吸引点击量。
直到我真的坐到了我的工位上,听我的老师给我介绍相关后台工具和日常工作时,我才对运营岗有了个大致的认识。
平台的频道运营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用户运营,一个是内容运营。用户运营,顾名思义,与用户打交道。既要跟平台使用者打交道,也要跟平台创作者打交道。除了日常对接作者或媒体,维护对应的内容的热度、评论及转发等数据,针对用户答疑等常规工作外,还需要对领域内头部作者进行拓展,也即是吸引领域内有影响的名人入驻,达到作者或品牌拓宽影响力,平台获取更多流量的双赢。内容运营则跟字面意思稍有出入:我们不生产内容,但是我们决定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权重。
我的第一项任务是在浏览器中打开数十个科技、互联网、数码相关的网站,浏览这些资讯和文章,找出10个我认为重要的,有推荐价值或推送必要的,按照“标题-文案-推送标签”的格式写出来。在看过老师之前写的文案示例之后,我便开始了漫长的信息浏览和筛选过程。
要么是筛选出的信息不合适,软文测评分不清,我认为重要但是其实对于平台用户来说没有什么价值,要么就是文案写的不够精确,不够客观,废话太多,文笔稀烂。经过一个星期的这种信息筛选和文案训练,基本上我能够对我所看到的信息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排序,同时也能在拿到一篇稿子之后很快的得出全文标题以及精炼的短文案。渐渐地我能够在信息处理上和老师处在一个频道上。
新手任务做完之后,老师便开始带我进行后台日常工作。例如由机器算法主导的消息推送,数据不理想的内容的标题优化,频道内容的推荐和置顶。除此以外,便是突发时间的及时处理,即标题文案撰写,及时的push到用户端。
以上基本涵盖了我的工作百分之八十的内容。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由于我本科学过一点点平面设计的内容,所以也顺手帮频道内的小伙伴做一些活动海报和信息图。
也许运营的工作看起来平平无奇,缺少含金量,而我也确实是在实习结束后也没有认识到自己有多大的提升和进步。但是,在一年后的现在,当我看了许多关于运营的书籍和案例之后,再回顾我的实习经历,我深刻认识到,没有进步和长进只是个人问题,绝对不是岗位的锅。下面我总结了三条实用建议,希望给自己未来的职场和新手运营同学一些启示和警醒。
①了解当前运营岗位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方向。
这一点与所在的企业、部门或者产品类型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进入该岗位之前,应该对整体产品的方向定位,目标受众,内容特点有一些大致的了解。到岗之后,除了快速适应手头的工作以外,还要与同事或上司沟通,了解当下短期内的目标和长期发展的规划,以便于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
可能很多人认为,运营不就是每天跟刷日常似的干满手里的活,到点下班就完了。会有这样的观念出现主要还是因为目前行业内对运营岗的定位不够清晰,划分没有标准,很多所谓的“运营岗”可能只是美化后的“编辑”,“客服”,“审核”岗。而真正的运营,是需要根据手里现有的资源或者在调控范围内可得的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和使用,达成一定目标的一个过程。这个目标一般分为用户和收益两个方面。频道运营主要就是针对于用户。我所做的内容运营,就是在尽我们所能,为用户甄别并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内容,提升用户使用时长,增加用户使用粘性,同时召回长时间未上线的老用户,吸引新用户的使用。只有当我们能够明确短期内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用户指标,我们才能更好的侧重于内容的选择,强化部分条件下的内容筛选和推荐,同时在频道内策划相应的话题活动和专题,提升用户活跃度和频道流量。
比较可惜的是,可能是因为我是实习生,也可能是因为我的老师觉得我还没有到这个高度,在我实习期间,老师没有给过这种短期目标的信息,例如频道留存率,文章点击量,用户活跃度等等的指标,而我也从来没有要主动索取这些信息的意识。现在想想,在老师和组长的周报里,这些数据都是可以获取到的,而我却错过了这些非常重要的信息。以至于整个运营工作在当时的我看来就是每天完成日常任务,重复而枯燥。
如果再给我一次做运营的机会,我想其实我有非常多的东西可以做。而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②充分培养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别人给我的工作转化为我认为值得做的工作。
在明确了运营的目标和方向之后,我们能够做的事就绝不仅仅限于每天的日常了。比如说,作为科技频道的内容运营,我该如何进一步吸引用户在频道内的停留呢?我可以建立当下热门话题,发起活动刺激用户参与同时创造内容;我可以根据当时重点大事件建立相应专题,为用户提供整合信息,方便用户快速访问;我可以就热门话题向作者征稿,同时加以推荐,达到频道和作者的双赢;我还可以用频道官方账号发起互动,用小礼物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还有太多太多可以去策划实现的运营手法,实现成本和难度都不高,只是需要运营人员的创意力和执行力。
这里强调的,是需要我主动去为目标实现而做努力,并不是说运营的这些手法有多么高级或者有效。真正有效的、理想的运营活动,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反思总结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作为新人,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去发问,不断去深思,我还能做什么,我还想做什么。
当你有了创意和想法,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实现的时候,就需要第三点建议了。
③问。问老师问同事问百度问谷歌,总之在没有达成目的之前,不断的询问,直到找到答案。
由于个人原因,我在实习过程中给人的印象是文静,内向,不爱说话。而真相是,我在工作上的不主动作为导致我几乎没有和其他人沟通的需求,也就逐渐成了不爱说话。同时,我是一个极度不自信的人。当我熟悉了工作流程之后,一旦被老师指出某个工作上的失误时,我会立刻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同时开始担心这个失误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影响我之后的实习工作。因为有这样的担心,我就更会避免向老师询问任何问题,害怕被老师打上愚蠢、不动脑子的标签。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我的工作完全缺失了自由发挥的余地,我也没有任何可以自由发挥的欲望。究其缘由,无非是脸皮太薄,缺少目标。
当我们解决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我们便有了主动掌握工作权的可能,但是对于新人运营而言,很难实现独立策划并完成一场运营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询问前辈或者同事的意见,比如说方案可行性,成本预算,时间控制,文案撰写,图片制作,预期效果,各个维度的对一个idea进行填充和打磨,直至它成为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并且有正向收益方案。千万不要因为脸皮薄,害怕被嘲笑被嫌弃便将自己的想法埋在心中。事实证明,你什么也不做和你做到令人厌烦,在人际关系上的结果是一致的——可能同事间的关系就是不太亲密,但是你可以得到的收获却是天壤地别。你要相信,你的老师就是给予你经验和指导的角色,你的同事都是你成长路上的伙伴,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也是你自我提升过程中的最好运营吗?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离职一年以后对当年实习工作的再复盘和总结,希望让你对运营工作有一个更真实的认识,帮我也帮你,走出迷茫。
祝你找到心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