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的话题,很大很深,很难驾驭。近期,因为在喜马拉雅录播路遥先生《人生》的缘故,再次深入地读了这部作品。《人生》发表于1982年,碰巧也是我出生的那一年,后来被吴天明导演拍摄为同名电影,轰动全国。这部作品影响深远,打开豆瓣读书,评论不断。
两位名人点评《人生》,马云说: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贾樟柯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它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
这是一部打上了历史烙印的书,以上个世纪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农民出身的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因民办教师被取代回到农村,因叔父的关系离开土地进城当了干部,最后因被揭发而又回到了农村的故事。贯穿其中的是他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的感情纠葛。
他根在农村,但心怀理想,渴望施展才华,不甘于窝在农村一辈子,向望城市生活,追求自身进步,但也自尊敏感,内心细腻,于是在有了机会,哪怕是走后门得到的机会,他也牢牢抓住,努力上进,他是出色的、有才华的。环境与身份的改变,直接引发了他内心的感情波动,从而抛弃了对他一心一意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移情别恋于城市姑娘黄亚萍。又因为遭人妒恨而从天堂重新回到了人间,被迫和能满足他理想生活的城市女孩分手,再次回到农村,而昔日的恋人已嫁作他人妇。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
主人公高加林所经历的一系列转折的生活,富有戏剧性,又合情合理。他本身就是矛盾综合体,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凸显的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不可避免的加在了他的身上,他是矛盾的、无奈的、可悲的,他不甘平庸、积极进取,他的奋斗精神是鼓舞人的,是可敬的。
从今天的眼光看,他是一个在人生道路上的积极探索者,而不是一个已经走完人生道路的单纯失败者。跌倒了又怎样,拍拍灰尘,擦干眼泪,生活还要继续。
《人生》的价值在于,它触发着一代代青年人的思索,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复杂的人生,怎样过好这一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人生的解读每个人总有不同的感受,这和自身认知,和时代,和经历有很多关系,必须要结合时空环境来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所作所为。抛开背景来解读人物,是肤浅的,例如就有人给高加林贴上陈世美的标签,还痛骂他。
今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有很多的机会去选择,即使失败了,代价和成本也没有那么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很任性,不负责任,毕竟命运还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珍惜时代,抓住机遇,用积极心态直面人生。
小说贴近生活,人物性格突出,嬉笑怒骂、忧愁悲伤,让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为他的痛苦而痛苦,为他的矛盾而纠结,为他的转机而庆幸,更为他的结局而遗憾。山川环境优美,让人向往;感情质朴深刻,给人温暖;对话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冲突矛盾把握到位,引人入胜。总之,使人欲罢不能,就想一口气读完。
作家柳青先生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我想这是对小说《人生》的最好注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无论丰富精彩,还是蹉跎坎坷,但总要过好这一生。
《人生》,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历久弥香。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三期,学号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