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为何韧性如此之强?
2017年中国GDP实际增长达到6.9%,扭转了此前连续6年的持续下滑态势,其中四季度单季增长6.8%,持稳于三季度,且仅较上半年6.9%增速微降,也打破了很多人对2017年内季度增速“前高后低、逐季下行”的判断。在持续不断的悲观疑虑中,经济运行的韧性超乎预期,这种韧性的来源是什么,2018年是否可以持续?
产能利用率是驱动产能周期的决定性力量,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其所著《经济学》中强调:“整个经济学界已经相信:宏观的变化必须以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的理论只有一套,而非两套。”在我们看来,宏观经济的分析和判断,也需要建立在微观的供需分析基础之上,供需力量对比,即产能利用率,决定商品价格和企业盈利,进而决定企业家的产能投资决策,而产能投资的自然时滞及其自身“从需求向供给跳跃式转换”的特征,导致供需之间的阶段性失衡,成为经济周期性摆动的根源。
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从2013年才开始,不足以覆盖整个周期,我们利用1531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6年来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近似替代。
更为重要的是,伴随企业以产能利用率为代表的谈判能力回升,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也将持续改善,进而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修复资产负债表。而企业作为经济生态中最为重要的微观主体,其整体运营状况的改善,还将提高员工的收入以及消费能力,增加政府部门的税收,改进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放贷信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2018年需求小幅放缓,经济仍将表现出相当的韧性,而如果外需或者企业的资本支出继续改善可以对冲房地产和基建的下滑,经济甚至能够表现出颇为可观的向上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