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我们都学过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小品文《卖油翁》,此文实在是脍炙人口,耐人寻味,文章结尾的“无它,手熟尔”意味深长用一个小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大道理!
熟能生巧,它最核心的意思就是重复。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谈了这样一个观点: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练习,又并不等同于刻苦。上没有天赋,有的只是勤奋的刻意练习!
《异类》这本书也谈了1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我们在某领域深入时间达到了1万个小时,那我们就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像钢琴界的朗朗,舞蹈界的杨丽萍,主持界的白岩松,因为足够多的重复,让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明星毕竟是明星,他们不光有天赋,而且有过重复的练习。就拿我们日常生活小片段来说。每天我们都重复着刷牙洗脸,所以我们在做刷牙洗脸这样简单的事情时都可以不带思考去做这样的事情。但是很奇怪的是,我们似乎不会成为刷牙和洗脸的专家哦。原来重复和刻意练习的重复不一样!
刷牙洗脸的重复就是我们无意识在做某些事情。而在练习技能时,是带着有意识的状态在学习!
这种现象在学习中也是普遍的,有些老铁每一天的日程规划都排得满满当当,但是他们的进步是非常慢的,很大原因是他们陷入了低水平勤奋误区。也许他们只是在看书而已,把重要的词句摘录下来,可是他们并没有高效学习,践行反思,或形成网状知识结构。所以相对来说进步缓慢。
我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老师要求孩子们每天都要晨读,反复朗读一篇课文是为了让孩子们熟练,从而达到脱口而出,出口成章的效果。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看到我家娃是机械的逐字朗读。于是我教他用语音,语调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等等,用每一次刻意练习的重复让学习效率更加的提高。
刻意练习是帮助我们形成新的大脑回路,并固定下来。刻意练习必须包含下面三个要素。
第1个:持续不断专注练习。
有些人练习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是第一天练习一个小时,第二天练习5分钟,这样的效果是没有攀升的保证!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持续,固定,专注地进行大量的练习。
第2个:练习的素材要脱离我们的舒适区。
我们在学习新东西时,有三层心理状态,第1层是最核心的舒适区。外面一层是学习区,最外面一层是恐慌区,熟悉的领域是躲在舒适区里面,当脱离了舒适区,我们就觉得不安,不安全不舒服了,不想再学习了。所以我们用这个圈层的素材来做刻意练习才是更有效果的。
第3个:及时专业反馈。
练习过的人都知道,一次及时的专业反馈能够帮助我们走出曾经的误区,然后形成新的认知回路。所以刻意练习必须要有专业教练的反馈,要不我们就一直在一个死循环当中,不能看到前进的脚步。
刻意练习也让每一个平凡的人看到了一丝希望,我们一起走在刻意练习的路上,跟低水平勤奋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