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的陪伴,坐着看,更多的时间是站着看,更加着迷于捷克、布拉格、瑞士的泊尔尼、苏黎世、日内瓦这些不同于巴黎、纽约的小城,不一样的风情,藏匿着特蕾莎、托马斯的纠葛暧昧。毕竟尚处和平年代,正值爱做梦、爱幻想的年纪,对书中所传达的爱国情感感受不深,倒希望谈谈托马和特蕾莎的爱情。
托马斯上一段婚姻的失败,导致他对婚姻的恐惧,害怕被婚姻所束缚,但不讨厌女性,并且享受跟众多不同的情人玩乐。直到他遇见了特蕾莎,虽然与特蕾莎一起时,他还是会跟那些只有一面之缘的女人偷情、幽会,但他心中有了内疚感。这是他之前不会有的内疚,觉得对不起特蕾莎。在怀疑“收留”特蕾莎是否正确时,他就确信特蕾莎就是他的爱情,是他逃不开的命运。
特蕾莎,为奋力摆脱母亲的庸俗和羞耻,她拼命读书。意外的,她的这一信念使得她与托马斯的发展成为可能,就是那本《安娜卡列尼娜》。她的爱情摇摇晃晃。与托马斯一起后,她总是做恶梦,梦见托马斯和其他女人寻欢作乐。她克制隐忍,试图去接受他的放荡不羁;她接受不了这样的折磨,最后选择放弃和逃离。
特蕾莎放手,托马斯挽留,结局圆满。托马斯的生活不能没有特蕾莎,他们要去乡下,即将她想要的生活——村庄、教堂钟楼、田野、树林、在田间奔跑的野兔,还有戴着绿毡帽的猎场看守。她从来没有在乡下住过,这都是道听途说形成的印象,或者是从书上看到,或者是老祖宗即在她的潜意识里的。然而这种印象刻在她脑中,清晰、分明,宛若家庭影集中曾祖母的照片,或像一幅古老的版画。
爱情,对于我来说是生涩的。第一次明目张胆地拿到纸张上来说,也是犹豫了很久,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反反复复,纠结不已。影视剧里罗曼蒂克的爱情轮番轰炸,但毕竟未曾亲身经历,不知滋味如何,要谈起这个还真是底气不足,心虚不已。如果哪天女友失恋求安慰,大概我能做的就是陪她一起哭得稀里哗啦。“啥都不懂的黄毛丫头,谈什么爱情?瞎扯!”
“小妹,大学应该好好谈个恋爱”姐姐们时时提醒;“同学们,要珍惜大学的恋爱机会啊,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美的”老师如此建议;“丽啊,上大学了,可以去找个男朋友了”从不关心我私事的爸爸在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里开启了这个话题……
一年, 两年,三年,大学的四分之三操之过急。我除了用“再等等、随缘吧”来回应他们关切的询问外,依然平淡无奇。 “随缘”,极为简单和随意的词,有敷衍的意味,但除了这两字,也找不到其他字句来结束这个没有结果的话题。
该来的总会来,就如托马斯和特蕾莎。自从托马斯认识特蕾莎之后,没有任何女人能够在他的脑袋的这个区域留下印记,哪怕是最短暂的印记,这便是他跟特蕾莎的缘分,逃不了,挣不开。后来托马斯是这样描述他们之间的邂逅的:她,六次偶然的邂逅;她,主任坐骨神经痛生成的花朵;她,她是所有“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的对立面;她,是他唯一真正在乎的东西。她是被别人放在篮子里,顺水漂流送到他身边的。
当然,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爱情还是太过于曲折激烈和浪漫。如果我是特蕾莎,即便再爱托马斯,也不会选择把他视为自己的另一半。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浪漫的人,和大多数人一样,趋于平淡,套用庆山的话,就像一杯清水,清清凉凉地喝下去,不浑浊,不甜腻,身体刚好需要它,感觉自己健康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