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小时候,宣扬自己是个游戏菜鸡反而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对家长来说,这背后包含着“我儿子/女儿不玩这些,专心搞学习”的含义。很惭愧,我小时候确实是个游戏菜鸡,但也没专心搞过学习,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混日子。
大学之后,打游戏就变成了一种人际上的加成,只要跟上潮流,该打农药的时候打农药,该吃鸡的时候吃鸡,话题和谈资从此不用愁,人与人之间因为一个小小的应用消除了隔阂,如果是游戏大神,更是能在收获一堆“带带我”的讯息同时收割一波好感度。大学真的很奇怪,标榜最高学府,认真学习考证却被视为怪胎,其他五花八门的属性明显更吸粉,特别会唱歌,特别会跳舞,或者单纯长得特别好看,怎样都比特别会学习好。近几年,特别会打游戏也变成流行属性,身边王者段位的朋友就同时拥有好几支带分车队,每次上线鲜花与掌声齐飞,俨然明星待遇。
对比同类项,变身游戏大神看上去门槛最低,回报却极高,许多人因此闻风而来,前仆后继,付出大量时间精力。有人成功上位,更多的人卡在某个高不高低不低的段位。打得好的人渴求更厉害的称号,打得一般的人不甘平凡,配合一会找队友带你飞一会找菜鸡把你坑回去的匹配机制,所有人都被动地陷入欲罢不能的漩涡,多场排位打下来,留下的只有急躁的心绪和发麻的手指。
初衷是什么,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我忘了,这些人甚至没有初衷,只是跟风而来,反被套牢。
回归本质,游戏贩卖的应该是快乐,是体验,是让你短暂脱离现实生活的权力。如今的社会环境中,游戏开发是一块肥肉,开发商用尽浑身解数只为把你留住,不管方法是否有失公允:农药的匹配机制遭人诟病,恋与制作人或早前的阴阳师掉率感人的抽卡系统同样被指责,但这并不能影响它们的热度。用户体验不爽有什么关系,欲罢不能很多时候关联的不是不开心,而是不甘心,这种不甘心能很轻易被晒段位晒卡的推送助长,你还没回过神时,指尖已先一步点开一局游戏。
眼下,要从游戏里得到存粹的快乐很难,这考验的不仅是开发商的水平和良心,更考验玩家的自制力。沉迷难以带来快乐,正相反,快乐与克制才相辅相成。正如悠闲要靠平日的忙碌去衬托一样,长时间沉迷在一款游戏里,获得愉悦感并不会加倍,徒增的只是麻木和虚度的时光。
是你在玩游戏,而不是游戏在玩你,每个人都懂得这句话,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主动性握在手里。我觉得高玩真正的定义,应该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游戏系统恨透了这种无法控制的人,但这有什么关系,他们享受游戏,更在享受人生。
至于做不到的人,像我一样,把游戏卸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