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8,摘自吴军老师的《见识》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
世界上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诞生一些新的商业概念,最后大家发现炒完概念后剩不下什么东西。
当网购越来越节省我们的时间,给我们提供越来越便宜的商品后,我们多出来的时间和金钱拿来干什么了呢?学习提高自己,攒钱投资?实际上并不是,大多数人都把省出来的钱和时间浪费了。
这就是人性使然。所以曾国藩在湘军收复南京后,整个南京城还在百废待兴之际,曾国藩却在秦淮两岸修建酒肆、茶馆等各类商铺,因为他知道人们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后,常常追求娱乐和享受。
科技的发展可以让我们从线下到线上,但节省出来的时间和钱,也让我们从线上又回到线下。
三十年前,街上都会卖各地风景的挂历,因为没有闲钱旅游。三十年后,哪怕有让人身临其境的VR技术,但大家更习惯节假日旅游,看真实的风景;(线上到线下)
电影发明前,人们只能在现场欣赏戏曲和舞台艺术。现在人们可以在家看到世界一流艺术家的表演。但只要有钱有时间,大家反而愿意去现场听一场音乐会;(线下到线上,又到线下)
这样从线下到线上,再从线上到线下的例子非常多。今天我们绝大多数人把关注点都放在了将线下活动搬到线上,而忽视了经济发展之后另一种相反的趋势。而这种被忽视的趋势反而有更大的商业机会。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线下到线上,实际上是为了省时间和省钱,既然是省,最终挣钱的路就会越来越窄。而从线上走到线下,则是为了花时间和花钱,路就会越来越宽。这是很多发达国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所观察到的结果。比如日本的茑屋书店,就是在互联网兴起后,创始人另辟蹊径,投资线下生活平台,将品牌发展起来。
吴军老师研究茑屋书店的成功,综合过去的思考,分享了三点启发:
1、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
2、其次,我们都容易随大溜。一谈互联网时代就谈线下到线上。我们需要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找到机会;
3、互联网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比如茑屋书店可以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会员,但目的并不是把看书搬上互联网。
(由此来思考现在互联网上出现的省钱模式,可能都会出现无法持续的问题。但如果能通过线上省钱模式发展会员,通过线下来服务好会员,是不是更持久?所以无论是樊登读书会,还是其它读书会组织,都会有各种线下活动。
突然想到昨天朋友书香姑娘在木兰会群里分享的一个线上社区团购买菜的平台,叫土地公,她刚被挖去负责销售管理和内容培训。
我问她这个平台和现有的社区团购有什么差异化?她说最大的差异化是为团长们提供全面完善的培训,每月不仅有新团长培训,还有团长的团建活动,都是线下的。而这些培训和团建,都能帮助妈妈们个人成长,并且在小区经营自己的个人影响力和人际关系。本质是想把生鲜生意做成一种更有邻里温情的服务。
其它平台只是团购,没有这些线下活动的支撑。而这些团长90%都是妈妈,如果能有系统培训和线下活动,妈妈们不仅可以有一份收入,还可以增强自己在社区的影响力,对妈妈们来说真的是很有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这方面来看,这件事比单纯做线上团购有意义得多。
通过吴军老师分享的观点,如果土地公能持续做好线下团长的服务,真正做到把生鲜团购做成一种更有邻里温情的服务,那就是做到“互联网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了。而且买菜是生活刚需,持续性很强。
顺便帮书香姑娘推广下,有朋友想加入土地公的可以私信我,我让书香姑娘和大家联系。目前只在深圳和东莞开展业务,深圳已经有三千多位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