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喜欢《非暴力沟通》一书,希望接下来能更多的践行,做到知行合一。
读: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特别喜欢
1-“鲁思·贝本梅尔”的诗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与你不一样
2-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以:
老大五岁半了,以前到现在,给孩子贴了数不清的标签“磨蹭、担小、不自信、脾气大....”
从小到大我在父母长辈评论中长大;为人父母后我也评论着孩子,试图通过评论显示出自己的高明。
这首诗歌带给我很大的触动,同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去看待孩子,看到“人与人的不同”,评论与观察站在两个角度去看待世界,评论是基于内心的判断,是相对狭隘的;观察是基于事实,后者更接近与真实的世界。
正如张德芬老师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我们带着自己的评论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孩子,而不是真实的孩子。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人与人的冲突,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往往容易受评论影响,渐行渐远!
但这世界就不需要评论了吗?非常需要,评论能帮助我们快速的做出决定,甚至保护自己!
致:
何时选择观察何时选择评论,在于你的沟通目的!
昨天晚上,儿子找老公录制英语课打卡,孩子担心自己做不好着急时,老公批评他“你怎么这么不自信呢,说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别的小朋友......”儿子在委屈的喊道“我就是不会啊”。听着这批评,我仿佛看到儿子受伤的心,看到小时候那个受伤的自己,有时因为一句批评沮丧或者愤怒。
孩子的成长不可逆,尤其需要不带评论的观察。
用:
当孩子担心做不好时,放下评论,看到孩子的做到了的。“刚才听你发音,第一句说的很好,接下来的发音,你是不是有点担心自己做不好?让我们一起看看你在哪里会遇到挑战,看看有没有办法把它克服”,等孩子愿意再次尝试时,再传授一下方法。
评论只会让孩子更受挫,引起反驳反抗;而观察能够帮助孩子看到自己做到了什么没有做到什么。
2018,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