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说:“有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
有的人,遇到了,就是一生的幸运。
就像清朝的沈复和陈芸,他们的爱情,似高山流水遇知音。芸娘的一生虽短暂,但活成了丈夫的灵魂伴侣和知己。把平凡的生活过出了烟火神仙的滋味。成就一段遗世独立的爱情。
又如近代的钱钟书和杨绛,他们的感情被称为最是心心相印的爱情,杨绛见到钱钟书那一刻,幡然而悟:自己一直想上清华,原来只为遇到他。
钱钟书先生曾用一句话描述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爱情究竟是什么?
有人用王国维先生做学问的三个境界来比作爱情的三个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个境界是讲,做学问的人刚开始对知识怀着惆怅迷惘的心情,观察、学习和总结前人所走的路;之后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最后,经过一番苦苦钻研,不仅学透了知识,而且顿悟,开辟了前人所没有开辟的新道路,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新领域。
如果拥有这样的爱情,着实感天动地,却也透着一番苦苦寻觅的煎熬,似乎普通人不能轻易得到,或者不敢恣意交付一生。
有时候,有些人,爱情在他们间,恰逢其时地出现,顺理成章的产生,简单而干净透明。
当这样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们普通人身边,不得不让我们相信,爱情的确存在!
今天为大家分享《藏地白皮书》的第一篇——西藏篇。
也许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爱上一个人,但希望我们没有错过身边的那个人。
本书的作者是毛铭基和傅真。铭基是香港的一名结构工程师,傅真是江西南昌人。两人于2003年的西藏之旅中相识、相恋,一年后在英国结婚。
本书讲了“非典”时期,铭基和傅真在西藏旅行过程中,彼此倾慕,虽然各自的未来不同,然而他们为了爱情,坚守简单执着的勇气。在拉萨分别后,克服重重阻碍定情于大理,最后飞越大半个地球终于走入婚姻的殿堂。
网友将他们的故事奉为“爱情宝典”,像童话故事一样有着美满的结局。十年已过,他们依然并肩走天涯,看尽长安花。
本书的第一篇,讲了铭基和傅真在西藏旅行的点滴过往。两位主人公,用自己的视角,分别记录了他们在西藏的所见,所思和所感和他们爱情的萌发。
西藏篇不仅是开启篇也是定情篇。下面,我们分享书中三个重点内容:拉萨相逢——美好而不太真实的爱情萌发;结伴旅行——朦胧而神秘的吸引;短暂分离——果敢而热烈的情定。
一、拉萨相逢——美好而不太真实的爱情萌发
时间老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虽在不停地向前走,但总能留下很多烙印。把时钟拨到2003年,那一年,“非典”来势汹汹。这个烙印足够深刻吧?
在那一年,被称为“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西藏,游客们也少了许多。
一位称不上特别美丽但很勇敢的姑娘——傅真,选择在大学毕业前,完成自己的心愿——西藏之旅。
书中讲到,在那个时期,关于非典,有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各大高翔相继发布停课通知,不曾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当时那种压抑和惶恐的气氛。
傅真对西藏神往已久,她用“唐僧向往西天取经”来比喻自己向往西藏。非典的到来,无异于会击溃自己多年的梦想。
傅真是坚韧的女孩,勇气是她的好朋友,这个时候来陪伴她。
4月24日,傅真在没有取得爸爸同意的情况下,背上了行囊,踏上了飞往拉萨的飞机,旅行开始了。
而此时,铭基也在南京,为西藏之行做着全面的准备。铭基妈妈虽然不同意儿子冒险旅行,但是仍然给他寄来了口罩。铭基带着口罩和一本《藏地牛皮书》,开始了从南京到兰州,然后穿越格尔木,最终到达了拉萨。
铭基虽然来自香港,但是诚恳待人也算是旅行达人。旅途遥远而艰辛,却能够温暖的照顾同伴。
到达拉萨之后,他也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位好朋友。
而他和傅真的碰面,却也很有戏剧性。
初到拉萨的人,不会立马去纳木错,一般会休息一天,适应了高原反应后,才会去。而早到拉萨的人,往往会抓住一位初到拉萨的人,问他:“你明天去纳木错吗?”这似乎是一些不伤害人的打招呼方式。
傅真比铭基到拉萨晚一天,她刚到拉萨时,便与铭基擦肩而过,而且铭基跟他开了这个玩笑。
他们的第一次相遇,是这么普通却也暗藏欣喜。
再后来,铭基承认,他看到傅真时,内心是欢喜的,所以才会特意跑过去跟她招呼。
二、结伴旅行——朦胧而神秘的吸引
无巧不成书。
本来他们两人在西藏的旅行是两条平行线。傅真跟同时从北京来的杰搭伴旅行,铭基也有自己的小团体。
但在去往珠峰前,傅真小团队中有一个人临时放弃了。铭基恰好要去珠峰,就加入了他们的行程。
何须月老结连理,自有姻缘戏恋人。
珠峰之行,开启了他们的一眼情深。从羊湖的美如仙境,再到江孜的沙场风仰。他们领略着壮阔的高原美景,体会着尘中之尘的微不足道,也迎来了悄然而至的彼此心悸。
白居寺中,铭基默默听傅真侃侃而谈。书中傅真写道:他那么安静,我却那么容易大惊小怪,说个不停。
完美呈现了,你在闹,我在笑,世界如此美好。
爱情来临时,人都是敏感的,傅真也不例外。她小小的心开始琢磨:他只是偶尔对我投以微笑,他一定不喜欢我。
爱情来临时,自己心动了,也会不承认。傅真警觉起来:为什么那么在意他是否喜欢我呢?
其实,她不知道,铭基也在暗搓搓地注视着她。只是,他的爱,要相对内敛一些。
他们从江孜去往珠峰的路上,补给不足以填饱每个人的肚子,每个人只能吃半桶方便面来充饥。第一天晚上,铭基和傅真分了一碗面。傅真勉强充饥,没有吃饱,她很体贴的想到,作为男人的铭基,更不可能吃饱。
于是,在第二天早上,傅真为了让铭基能多吃一点,早早躲出去,一个小时后才回到住的地方。结果令她感动不已。
原来,那碗面,铭基动都没动,一直等着她回来一起分享。
仓央嘉措说:“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每当升起明月皎颜,马吉阿米醉人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半碗面不算什么,但是这份情谊,却是没几个人能给傅真的。
铭基眼中隐隐浮现的,是傅真美好的容颜。
当有人问他“在西藏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望了望身边的傅真说:“现在。”
此时的傅真,却也暗暗猜测“是因为和我在一起吗?”
他在隐晦地表达喜欢,她在勇敢的猜测结局。
三、短暂分离——果敢而热烈的情定
傅真写道:来到西藏的人,都是热爱着西藏的,热爱着这片地球上最后的圣土。如果可以在这里遇到喜欢的人,一定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当她看到留言簿上一位女生给在西藏登山时故去的男友写下的信时,泪如泉涌。
铭基看到了,在博客中记录下来,并且说:她之所以流泪,是因为这个故事触碰到了真心底的痛处。
铭基是能理解傅真的人。
他们共同经历了天葬,这古老而神圣的祭礼,洗刷着他们两个的心灵。
看过生,见过死,必然也对生命产生敬畏。
在一番血腥的场面之后,傅真累了,铭基借出了自己的肩膀给她依靠。傅真也没有羞涩腼腆。她确实是敏锐而勇敢的女子。
喜欢了,就认吧,没什么好害怕的。
铭基在此刻,也很认真的摊开了纸笔,希望通过书信的方式,向傅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傅真在西藏只有最后一天,铭基特意陪傅真逛了大昭寺。两情相悦的人,还没戳破最后一层纱。他们的心思,怎样的百转柔肠,只有云知道。
铭基在此时,用相机拍下了他们第一张合照,两人靠得如此近,天空中有了不一样的气息。
欢送会结束前,铭基鼓起勇气,把自己写的表白信,交到了傅真的手里。他说:我希望你变得坚强而快乐。
傅真拿着信,灵魂深处最脆弱的地方发出了声声共鸣。
短短几天,似乎相识了一百年。
傅真在与铭基告别时,长长久久地拥抱了他。
在离开的火车上,她给铭基发信息:我非常非常喜欢你。期待我们下次相遇。
傅真在书中写道:爱情近了,在心里缠绕成河。
纸短情长,还没开始,就要结束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