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三十二回,孙悟空复回取经队伍。路上又遇一山(平顶山),唐僧因为几次在山上遇险,故心怀疑虑,恐又有虎狼阻挡,让徒弟们小心为好。孙悟空对其讲,“出家人莫说在家话”,并引用《心经》里的话“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让唐僧不必忧虑,就是天塌下来,也有他在。由此可看见唐僧性格的懦弱,阻挡了其修行,至少在面对危难时其智慧反不如孙悟空。《金刚经》里也讲
“所以者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说成白话文就是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活在当下。
76.唐僧又讲“逐逐烟波重叠叠,几时能够此身闲?”对于修行人而言,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心闲”,心无挂碍,万事皆空,不着痕迹。然唐僧有使命在身,是奉旨取经,而取经路上多艰难险阻,故让其“心不得闲”。此心和世人之“忧心忡忡”如出一辙。世人总以为达到自己心中的祈愿就是圆满,即可心闲,然世事万变,此一事圆满,此刻“心闲”,转瞬之间又多一事,又不圆满。所以,一生都要在不圆满中度过,故一生不得“心闲”。《红楼梦》揭示的就是这种不圆满。不圆满是常道,追求圆满是虚妄。因此,世人的“心闲”也只是片刻,真正的“心闲”则只有到“万缘都罢,诸法皆空”才能做到。
77.此一回回目为“平顶山功曹传信”。即由功曹变成樵夫在半山腰给孙悟空传信,说前面有毒魔狠怪。这种情节安排和前面迥异。前面都是在孙悟空不得而知的情况下遇到妖怪,且其一遇到有怪就跃跃欲试,不把妖怪放在眼里,而这回却听说有妖怪,就要安排猪八戒去巡山打听消息。小说里写到“……常言道:‘乍入芦圩,不知深浅,’——倘或被妖魔捞去,却不又要老孙费心?……且等我照顾八戒一照顾,先着他出头与那怪打一张看。若是打得过他,就算他一功;若是没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孙再去救他不迟,却好显我本事出名。”
可见孙悟空此处是有意让猪八戒前去,而且知道其打不过妖怪,是故意让妖怪捉拿。这是对前面猪八戒挑拨唐僧将其驱逐,而其在重回之后对猪八戒的报复,有点假公济私。猪八戒在第一回巡山时偷懒睡觉还撒谎,被孙悟空变成啄木鸟和蟭蟟虫捉弄。这些可以看出猪八戒没有担当,拈轻怕重的本性没有改变。
78.孙悟空听说山神土地被二妖怪拘唤到洞里轮换当值时,不禁想到,“想我那随风变化,伏虎降龙,大闹天宫,名称大圣,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唤,”接着感叹“天啊!既生老孙,怎么又生此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公瑾”,公瑾临终之时也是慨叹“既生瑜,何生亮!”二者都为英雄的无奈,也为造化弄人!
79.唐僧被银角大王设计摄取之后,金角大王为了将孙悟空也一起抓来,就派出心腹小妖精细鬼和伶俐虫分别拿着宝贝紫金红葫芦和羊脂玉净瓶去抓。这一节故事有趣,意蕴丰富。首先是葫芦。葫芦由于其独特的外形和特征,被我们先祖很早就做成装东西的器皿,其能“装东西”,是由于其内部的“空(无)”,这给道家良多思想启示。
《老子·第十一章》:“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太上老君八卦炉左右安放五个葫芦,这些葫芦都能装练就的金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葫芦能装酒;此处的“紫金红葫芦”能装孙悟空,孙悟空用毫毛变的“大紫金红葫芦”能装天。所以,“紫金红葫芦”还是“葫芦”,其能装东西的性质没有改变,只是有大小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