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这样的话,你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平庸的同义词是碌碌无为,那平凡又是什么意思呢?
是站到人流中绝不会被人一眼认出的那种吗?
是像大多数人一样,读书、工作、成家、然后老去吗?
还是说,人生于世间,都难逃生老病死的纠缠,都难免要在生活的苦难与乐趣间徘徊。
我想应该是后者吧!
高中时看《平凡的世界》,看到的是少平面对命运的的勇敢刚毅,看到的是少安困于生活而放弃润叶的悲痛。依然清楚的记得,无情洪水怎样吞噬晓霞的生命,少平如何践行当初的约定。
如今再看,这些情节依然会打动我,同时也渐渐的发现了初读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少平读高中时,因为两个黑馒头而变得敏感而自卑的内心。孙玉厚老汉面对困苦生活的无奈与心酸。田晓霞为少平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就再也关不上啦!他破衣烂衫的躺在地头,心里想的却是西安、北京,甚至更远的地方,想着把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没有主角与配角,好人与坏人的,因为它能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少平在奋斗,在用劳动锻造自己的生活。润叶虽失去了爱情,却也勇敢的担起了身为人妻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与善良,他们不是你眼里的好人或者坏人,他们只是一个人。《红楼梦》是这样,《白鹿原》也是这样。
《红楼梦》里的小红,虽然只出现了一章,但我却是很佩服她的,敢于在那么严苛的礼教束缚之下,丢下自己求爱的手帕。
《白鹿原》里的田小娥,不过是想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却被一次又一次的抛弃,生活的绝望似乎是没有尽头的。我不止一次的想过,到底谁改为田小娥的悲惨负责呢!是郭举人?白嘉轩?还是黑娃?似乎谁都没有错,不过是每个人都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在参与着这场悲剧的制造。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虽然有虚构的成分,却能让人回到当时的历史中去触摸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小接受的历史教育都是扁平化的,是由重大人物和重大事件连接而成,虽然主流意识形态摒弃英雄史观,但教科书告诉我们的就是英雄的故事。
那每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又该怎么对待呢?
其实,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向时间的宣战,告诉它,即使脚下的土地从未变过,即使人终将离开,但一定要用短暂的生命演绎足够精彩的属于自己的故事。毕竟,瞬间的绽放是远胜于永恒的虚无的。
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一个。但你不是任何人,你只是你自己。
记得有一次哥几个瞎聊,就说到了各种的丧葬风俗,例如西藏的天葬之类的。聊着聊着,就有一个哥们脑洞大开的说到:等我百年之后,我要把自己的骨灰做成一个大烟花,飞上天,我这叫做“生命最后的绽放”。
你一定笑了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