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了数十年的电视机行业,仅仅几年时间就在产销量上被跨界而来的对手打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就定位来讲,直接升维并占据市场最大化概念,这样的思路很正确,值得学习借鉴,传统企业尤其要学习。需要提醒的是,升维定位并不是竞争性导向,而是用户需求导向。升维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对手(那不如对立型定位更直接),而是创造或引导出新的需求。升维定位需要企业家有一定的战略格局和市场眼光,但也要避免好高骛远、过度判断。这几年流行的O2O互联网创业,搞出了很多根本没有多少需求或是伪需求的市场概念,比如上门美甲、上门洗车、上门按摩等。这些需求频次低、习惯弱,结果企业定位很大,看上去很美好,但实际的市场状况却不是营销能够解决的,因为需求本身很难延续。
PS:升维定位是互联网公司在进入传统行业后进行的一种定位概念,互联网的创造创新运营机制对传统电器行业的改造是革命性的,但是需要定位准确,不能以提出“伪”概念就盲目的向市场推广,任何一个产品的定位都是需要市场需求和战略布局的眼光的。
2.产品LOGO是品牌的视觉标志,一般分为文字LOGO和图形LOGO。图形LOGO往往是为了强化形象记忆,与文字LOGO可以搭配使用。近年来的趋势是纯文本LOGO越发成为主流,开始取代图形LOGO的位置。文字即LOGO,字体本身做好了就是标志,从而让品牌符号更加简洁明了。这也或多或少受到了App界面设计(UI)一些观念的影响。比如,互联网企业Google(谷歌)、Facebook(脸谱网)、百度、LinkedIn(领英)等基本都使用无衬线字体设计,文字本身就是LOGO,看上去简洁大气。
PS:在当下的互联网大环境中,除了一些老牌的企业LOGO已经随着时间进行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都喜欢直接用文字LOGO,即“所见即所得”,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用户更加直观的接触品牌,加深用户识别度,今年来愈多的企业开始走扁平,简介,直接的LOGO风格。
3.除了明星,企业家和创始人本身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品牌符号之一,除了成本低,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区别性好(企业家不可能代言多家),个性独特,能够广告公关一起抓(企业家的很多语录、发布会都更偏公关传播)。代表性人物有乔布斯、扎克伯格、马云、雷军、罗永浩、陈欧、董明珠、潘石屹、周鸿祎等。企业家(创始人)个人符号会与产品有很强的形象、气质和风格关联,让用户能够以物思人,所以需要有专门团队进行企业家形象设计,观其言、察其行,让其更准确地为品牌赋能。如果品牌没有明星、企业家代言,那么选择员工代言也是不错的方向,尤其在服务行业,服务者凭借其真实感、专业感,通过视觉形象包装,成为企业一张鲜亮的名片。
PS:互联网公司是说流量经济,在雷军的“ARE YOU OK?”、罗永浩“漂亮的不想实力派”、等等都是一些标签,将自身打造成大IP从而为企业进行营销,所带来的真实感,专业感是传统明星代言,媒体宣传比不了的。
4.我们投放广告的目的是抢占用户心智,给用户在记忆中提供一种选择我们的可能性。但是广告的覆盖毕竟是有限的,用户第一次接触某品牌很可能不是看到品牌的广告,而是直接看到产品本身,比如产品包装、App、服务人员等。因此,这些品牌的接触点才是真正让用户了解品牌,并对品牌形成长期依赖的关键所在。做好品牌接触点,就是做好品牌最有效、最便宜(甚至不花钱)的广告位,是品牌落地的一个重点,能为企业省下大量广告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接触点。对于快消品来说,接触点可能就是产品自身以及产品包装。包装是快消品牌和其他产品竞争时脱颖而出并引起消费者注意的重要营销阵地,比如小茗同学、茶π、农夫山泉长白山系列、百事猴王罐、可口可乐的歌词瓶、小罐茶、江小白等。相比之下,对于服务产品的接触点就比较多了。比如餐饮行业中,菜品的造型、餐具的选择、装修的风格、服务人员的着装与话术等,都是品牌的接触点。如果是航空公司,那么它的订票网站设计、空姐的着装与话术、机身与内舱的设计、候机楼、会员积分系统等,都是品牌接触点。我曾参与东方航空的接触点梳理,大概有30多处,都是一些用户体验细节。
PS:有时候广告本身并不能吸引客户,而用真实的产品本身的优点去打动用户是最直接有效的,做好用户第一次接触产品的接触点,将会是最有效的广告,用差异化来提升自身产品的特点,第一眼就能吸引住用户,挑起用户的购买使用欲望,有时候比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来的更有效!
5.一些企业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刻意制造与竞品的差异,明知自己的产品没有某些特征和优势,在品牌定位时仍强行加在自己的产品上,制造品牌光环,误导消费者。这样不但没有给消费者留下很好的印象,还破坏了企业自身的形象,降低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比如国内手机大战中被用滥的“黑科技”“无边框”等词汇,产品本身还没做到,但是定位先拉大旗做虎皮,被网友戏称为是对黑科技的“侮辱”。
PS:产品跟营销一定要相匹配,不能刻意的夸大跟产品脱节,这样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严重的是对产品和品牌毁灭性的打击,消费者对平品牌的信任度丧失就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存亡。所以一定要注重产品本身,产品能取悦自己,才可以取悦用户,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