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不完美的感知
感知是没有缺点的?几乎不可能。一方面,它总会受到我们的欲望、兴趣和期待的影响“从一开始,感知就是有选择的,倾向于简化我们周围的世界。记忆则不断催促着这一过程。”另一方面,即使是在有限的关注范围内,感知也可能是错的。确定书上有相应表达的大学生在十分自信地写上考试问题答案。但是当这个学生拿到批改过的卷子发现这个问题被标记为写错了的时候,他会匆忙翻书再次核实文段,可能会发现书上说的完全是另一回事儿。
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人猿泰山发出著名的吼声并荡过树梢抓住坏蛋时电影迷们纷纷激动不已。如果跟他们说泰山根本就没有发出吼叫声他们会说,骗人,我们亲耳听到的。但这并不是假话。根据首批扮演泰山这一角色的其中一名演员巴斯特克拉比说喊声是在配音室里被加入电影的。它是三种声音的融合,有女高音的、男中音的和猪叫的声。
从九月到次年一月每周末至少12次播放(这一电影),这种技术带来的惊奇和不断的重放凸显着人类观察力的不完善。有哪个地方的足球迷不会经常叫嚷黑哨然而下一秒就被证明错了?我们甚至觉得足够有把握用一周的薪水来打赌在球出手前接球员脚出界了或者完成了持球回跑。但是回放却表明我们最初的感知是多么的错误。
感知的变幻无常早就被那些和证言打交道的群体注意到了,主要是辩护律师、警察和心理学家们。有许多因素会让我们看到听到的事情发生偏差。黑暗、多云的天气或者我们目击事件的距离远了都会模糊我们的视线。我们还可能在关键时刻分心。如果我们很疲惫或者在某种情绪的大力支配下例如恐惧、愤怒,我们正常的感知能力也会被显著削弱。同样的我们的感知还可能混入我们的个人理解——期待某个事情按照特定方式展开来会蒙蔽住实际展开情况。对于某人某事的忠诚、喜爱也可能会歪曲我们看到的景象。如果我们讨厌的人在大声说话并且很是活跃,我们会认为这个人是在大声卖弄以博得喜爱。但是如果是我们的朋友这样做,我们会认为他不过是很活泼外向。
3.3不完美记忆
即使最初我们的感知没有出错,但是我们的记忆经常会歪曲这些感觉。我们会不记得细节,但是之后让我们回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时我们会用想象填补那些空白。尽管可能一开始我们能够意识到这样的重构正在发生,这种意识也会慢慢消逝然后我们就会相信我们记得是最初的那样的感知。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解释的那样:
错误记忆源头最常来自于我们向他人对我们经历的解释中。我们会使得我们的解释变得比真相更简单有趣。我们讲述我们应当已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而不是我们实际上说的和做的。在一开始讲述的时候我们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之间的区别,但是久而久之这种我们虚构出来的逐渐在记忆中胜于事实并取代它。我们思考我们希望已经发生的,以及这样行为的可能的解释,后来我们就混淆了实际上发生的和我们对可能已经发生的个人想象。我们的奢望、渴望以及有时恐惧都是控制因素。
即使这还不够,记忆易受外界的干扰。记忆学家伊丽莎白罗夫特斯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一分钟的电影,并问到是否看到一只熊或者一艘船。他们会记得自己看到过它们即使电影里根本就没熊或船。她也向成年人展示了关于车祸的短片并问有关问题。通过用撞毁一词代替撞击,她成功地改变了人们对于车速的预测,并且创造了一个实际上并没有的挡风玻璃破碎的虚假记忆。在另一个实验中,罗夫特斯询问了一些大学生的父母去讲述一些他们孩子童年时代的一些事。然后她再向每个孩子交流这些事但是加入了一两件编造的事件。稍加提示这些孩子就会记起来这些虚构的事件,甚至还能细细地描述那些细节,并且有的在向他们解释这些是编造的之后拒绝相信这些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