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了?”
“26了。”
“哦,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是啊,我整天在为这事发愁。”
“愁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愁,把人愁出毛病了就划不来了。”
“唉,你是不知道,相了好几次亲了,人家都嫌咱这孩子学历低。”
两个大人在为孩子的婚姻大事发愁。
一旁的小妹妹问她姐姐:“姐,你赶紧好好念书,要不然以后学历低,会嫁不出去的。”
围坐着的亲人们都尴尬地笑了笑,气氛紧绷着。
这位小妹妹或许因为还未成年,所以口无遮拦,说出了伤人的话语。
“言多必有失。”一件事情如果说地多、说的久了,就会产生复杂的逻辑网。在这个逻辑网中,必然会有一些地方满足不了某一方的感受和需求,所以会出现语出伤人的情况。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说过:“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 一个人必须知道该什么时候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该对谁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优秀的谈话者是那些真正对别人感兴趣并且以了解别人生活为乐的人。
如果你正在苦于自己的笨嘴巴到处伤人惹祸,如果你正在苦苦寻找一套改善沟通的秘笈,《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这本书绝对是不二之选。
本书作者卡洛琳·塔格特在书中手把手教我们学习做一个温暖有趣的人。正如作者所说:“良好的礼仪的精髓就是让他人感到舒服,而一次好的谈话的精髓就是让对方感到有趣。”
读完这本书,正如封面说的一样,我学会了做一个温暖有趣的人。作者用一个个现实中的场景,并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步一步教我们如何去做,同时引用了一些名著和名言,娓娓道来。让人忍不住想要知道下一页讲的是什么,特别有意思。
沟通的技巧数不胜数,但适合我们每个人性格的才是最好的,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可能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首先,我们要知己知彼,不戳痛对方的痛点,做到情投意合,这样才能为开展一场良性的互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沟通的过程中,做到平等的信息交换,要懂得交流中的差异,及时根据对方的反应转换话题,找到共同点。这样一来,谈话双方才能够舒服地进行下去。所以要懂规矩,就像一场放松的沙滩排球一样。
沟通离不开第一印象,所以你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聚会的时候要穿自信、舒服、自在的衣服。
在你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前检查一下你的形象,当你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不要一直摆弄你的服饰。要懂得微笑,展现出你的自信和从容。见面时,轻微握手,温和而有力。来一个简短的对视,根据对方的回应,选择相应的言行。
有一种不太招人注意的语言——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沉默有力的语言,虽然有些人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它却在某种程度上出卖了某个人的想法。比方说:你抱紧胳膊意味着你保守,其他人难以接近;你把包抱在身前,是因为你焦虑紧张;你把手插在口袋,显得懒散、不修边幅,而且有点无聊;你叉开双腿站着显得有些侵略性;你身体后倾,会让对方不自在。等等这些动作,都在默默地出卖着你内心的想法。
这正是好多人沟通中难以察觉的问题,也有很多问题令人苦恼,以至于带着不如意的情绪在每一次沟通中苦苦前行。
那么如何把握交流的度呢?如何让你自如地应对交流中的各种问题呢?
一、想象一下,每一个你要去见的人都是你的老朋友、你的知己,这样一来你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这样的话,你们的谈话就会非常愉悦地进行下去,双方都会感到非常满意。
二、做一个有趣的人,平时多找一些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准备些话题,对于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有所了解和自己的认知,这样就不会在交谈时力不从心了。
三、以开放式的问题作为切入点。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这样不至于双方在某一时刻想叫对方名字的时候感到尴尬。其次,言行一定要谨慎,不做太出格的事情,当交流陷入困境的时候要学会破冰,身边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是你们开启话题的起点,比如天气、衣服、交通饮食等等。
四、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任何人都喜欢赞美,因为赞美会让内心感到喜悦,从而让人产生继续交谈下去的兴趣。
现实中,交流并不是说的这么简单。不仅要会说,还要懂得倾听,让对方感受到你在认真听他的诉说,这样他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和你继续交流下去。
倾听也不光只是竖起耳朵来听这么简单。在倾听的时候,要注意眼神的交流,不要显得漫不经心,不要显得很无聊。
最后,也是作者重点强调的地方——换位思考。在交流的时候要避开雷区,学会换位思考,在说出话之前想一下如果这句话说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对方能不能接受,场面会不会有些尴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思而后行。”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苦恼的事。人类不是一台台完美机器,正所谓“人无完人。”人是一个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这套智能的生态系统囊括了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等方方面面的情绪匣子。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一个情绪匣子会突然打开,释放出让人猝不及防的交际死结。学会换位思考,用你的温情感化那一个个冰凉的情绪死结,从而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你的温暖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