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擅于脑补,不论是把电插孔看成一张笑脸,还是根据体貌特征去评判断以个人,这都是在追求判断的“效率”。这种判断不一定正确,甚至狭隘,但我们乐于做这样的判断,因为我们下意识喜欢给别人和自己贴标签。
标签原本是为了能够有效率找到或识别一件事物的可视化,从降生甚至没有出生我们就被有一个标签男或女再到后来的名字。这些都是社会给予我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标签,这些标签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自身所需要的事物。但是随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我们会潜意识的给身边的一切划分成为属于自己的识别系统。我们很讨厌别人用我们的特点来起外号,尤其是生理缺陷。比如月亮哥(地包天),肥仔(胖),饼饼(脸大),这样一来就会把这个他所认为的缺点放大,另外的人就是先入为主的看到这些“缺点”。
这些昵称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标签,不光是一个代号,其隐藏的意义还深深的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一个人的名字多多少少的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在很多的现实生活场景中,或许很多人听到这样的称谓都会付之一笑,认为这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实际上这是存在一定道理的,比如心理暗示。我遇到一些网络上的朋友,他们在给我诉说自己的苦恼的时候,我刻意的关注了下他们的昵称,发现这些朋友无一例外的将自己的苦闷在昵称上反映了出来。或许看到这篇文字的朋友也可以关注下身边的人,当我们看到有人用一些苦闷的昵称的时候,尝试了解下他们的心态,按照我的推测,多半人都有着生活或者工作的不如意。反之,一些有着乐观向上的昵称的人,同样的不负重望,他们的办事风格与他们的昵称想要表达的内涵及其的相似,虽然我没有做过什么统计,有心人可以尝试统计下,看看这样“人如其昵称”的比率能够达到多少?
其实我们认为的装B也是一种标签,第一比你过的好并且很张扬,第二你所认同的他与他展现的差距很大,比如一个你认为的穷B突然有一天晒出了一张坐在豪车副驾驶的照片。请回想自己的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因为我们习惯性的先入为主,把Ta归到了自己设定的标签里。这是一种对外和对内的标签化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为了很快的让别人识别我们的身份特点,也会有意的去放大自己的“优势化标签”。你身边一定有这样一部分人,较真、洁癖因为“我”处女座啊;说着减肥还在吃。因为“我”是吃货啊;长得不漂亮还想称女神,就故意调侃称“我”是女神经啊;最近流行的套路,别人无论说什么,都会加一句你在套路我,拜托!请查一查套路是什么意思好吗?网络语言流行的时代,如果自身不与这些词汇沾边或者使用这些词汇,就会感到很low?拼命的把流行词汇变成一个标签贴到自己的身上?那样让别人看起来很fashion?
有一种人生被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标签,就像那马路边上总也无法铲除的都市牛皮癣,就算铲除掉了依旧无法抹去曾经的痕迹。对于身边的人急于在自己的身上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的行为我感到很困惑。难道这些标签真的可以如同光环一般让世人皆知么?还是因为标签的缘故导致自己逐渐的迷失了自我呢?我们活在认同与自我认同的世界中,过度的自我认同就是自恋,让别人认同不是你说了我是xx来决定的。前段时间朋友让我拍我的书架。我很奇怪的问怎么突然喜欢看书了?他说因为我是“书虫”啊。书没少买,那几天他的朋友圈都是读书的场景。过了一周画风一转,开始发关于健身的照片了,我点了赞评论说不错嘛,他的回复是我是肌肉型男。大晚上吃个方便面也要发朋友圈说我是“吃货”,早上起不来就说是“起床困难户”。有没有想过标签给予了我们生活什么,是荣耀吗?是fashion吗?是与众不同吗?都不是,喜欢贴标签的人周围往往没有真正的朋友,因为贴一个标签很容易,当把这个标签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周围的人就会远离你。也不要问为什么别人都不理解你,其实别人也想问,为什么你给自己贴了一身“牛皮癣”。
标签是个体对个体的身份特点认同作的一种主观标识,绝不是为了自身体现出与社会潮流的接轨和与众不同的装饰。并不拒绝标签,但是也不要胡乱的给他人和自己身上贴标签。给别人贴标签直接看出你的素养(好的坏的标签都一样),给自己贴标签会迷失掉对自己的定位。这样一来,有些意志薄弱的人或许就会被这些标签所控制,从而认为自己就是标签上所诉说的那种人,然后影响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来,甚至不惜将自己生活中的每件事情的最终决策都与上述标签的特点相对应,这样一来,这些标签无形中就成了他们信仰体系的一部分,最终伴随他们度过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