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国内众筹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三年前为此题写的“从来新路新人走”的创新指引下,以北大杨勇为代表的中国式众筹的一批开拓者埋头巧干,励精图治,刷新了国内众筹圈的新纪录,惊呼:原来这才中国塑造新商业文明的方向,原来这才是“梦想+事业”结合的最佳路径。
不到一年时间,全国各地八百多“诸侯”纷纷前往北大系统学习了中国式众筹并获得众筹架构师资格,几个月之后,全国各地成立了以华东、华南为代表的“东南西北中”各大架构师同学会组织。既然“组织”(非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成立了,那么问题来了,谁来运营?运营方式和内容?怎么运营?发展方向?接下来,结合周末两天的同学会讨论,浅谈一下个人看法。
加入中国式众筹架构师同学会的目的无非是“三找一看”四种,即找项目、找资金、找人、看看你们怎么玩。严格说,同学会组织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所谓组织,是通过了工商部门注册或民政部门备案的方可称为“组织”。也称不上“团伙”,团伙是一个有口才有绝对权威的“老大”身边被一群能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人围着的“江湖组织”或“地下组织”。显然,目前同学会组织既不是组织也不是团伙,但就是这样的同学会,让参与进来的架构师感觉到了一种不同于其他组织的魔力,让你欲罢不能,来了一次还想二次。
1、首先,架构师同学会要有一个“灵魂人物”,像华东的秘书长李汶燕,华南的秘书长陈墨,“灵魂人物”是同学会的一面旗帜。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会秘书长前期都非常辛苦,个人要付出大量时间的精力,随着队伍不断壮大,要学会适度授权,让同学会其他架构师参与进来,有两个好处,一是人人有参与感,二是为组织发展发现更多优秀人才。一个好的组织运营模式一定是“领头人动嘴+参与者动手”,这就解决了谁来运营问题。
2、运营方式和内容。目前的运营方式较为简单,以“活动+项目打磨”为主,内容太泛不够聚焦,很难产生较大的商业价值,大家仅仅图个热闹。今天先谈谈商业资本介入之前的做法,按照“互联网+的6种商业模式,“工具+社群+商业模式”更符合同学会,可以尽快建一个平台(工具),把所有架构师的项目和资源上传到平台上,聚少成多,当达到一定数量,这个平台本身就值钱。社群运营可以再细化,比如每日线上轮值,每周一次语音分享,每月一次线下活动。工具就是一把锐利的刀,它能满足用户的痛点需求,用来做流量入口,但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
3、怎么运营。在商业资本介入之前,可以先开通微信公众号,帐号主体为个人,可以与参加众筹原创挑战同学群的文章共享,激活原创同学的内容创造价值,把同学的文章分享到群里,加上各地同学的内容,尽量原创为主,开通朋友圈点赞和评论,继而开通原创与打赏。比如我早年在市义工联创建的“文化义工读书会”微信公号,读书会每年的活动经费都是来自微信公众号的打赏,积少成多,积沙成丘。初见成效后,尽快成立NGO组织,获得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场地和资金支持,投资少,见效快,类似蚂蚁众筹创始人淦菲菲的玩法。资源积累到一定数量,且运营良好,即可成立公司,以上两种模式均可以采取众筹方式完成,相信想参与的同学不在少数。日常,在秘书长领导下,还可以考虑成立职能组,比如项目组、活动组等各小组,对线下路演项目的把关和风控及活动策划形成常态。
4、发展方向。关于方向,那是“诗和远方”,同学会既然前期是一个松散组织,可以先把“诗词曲赋”的内功练好,在发展过程中,再逐渐确定方向。这个可以参考深圳的天玑会和哈尔滨的书香门第,都是从社群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方向就是“朝前走”,但目标可以具体到今年先落地1~2个项目,方向就会更加清晰了。
一个好组织,是由一个好模式在发展运营中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组织运营过程中只有以兼容并包融入你我他,不断学习,不断分享交流,不断成长,继而发现稀缺资源并创造新组织、新职位、新价值,那就牛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