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农民,却时常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不是护林员,却时常行进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因为我们是气象人,担当着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为农服务和为地方重点经济服务的重任。在乡间安装着测量气象要素的区域自动站,安装着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的雨量站,安装着测定土壤水分的观测站,安装着发布气象信息的电子显示屏……乡间的小路虽蜿蜒曲折,坎坷不平,晴天飞尘灰,雨天贱泥水,但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都有气象人维护仪器、乡间气象服务和灾情调查的身影。
不能忘林火湮灭的那一刻。中镇霍山,原始森林星罗棋布,风干物燥的春季,林火时有发生,当地政府每年都把春季森林防火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气象服务更是不能消停。有一年的春天,青岗坪林场出现了大火,我们气象应急分队在很短的时间内组成。我们乘坐着雇来的三轮车,急匆匆向距离几十公里的青岗坪林场进发。由乡间公路到田间小路,由田间小路到山间石路,由山间石路再到羊肠小道。车不能开了,我们有的肩扛着火箭发射架,有的背着火箭弹,有的手提着仪器设备和干粮。在崎岖的山路上,荆棘丛生,趔趄、划伤在所难免,为了尽快达到指定地点,我们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达到目的地后,我们顾不得沿途的劳累,抓紧时间安好了仪器。看着不远处的森林失火现场,虽然没有了熊熊烈火,但零零散散还冒着袅袅青烟,空气中还弥漫着浓浓的烟味。大片烧焦的林地上,几百号人在忙碌,有的挥锹拍打着,有的开垦着隔离沟。明火已除,暗火还有,当时最怕的就是风速加大,死灰复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不间断的提供风向风速,以便指挥部决策时参考。同时要密切注视云天变化,随时准备增雨灭火。夜漆黑,山风寒,我们轮流值班,困了就用军大衣围裹着蜷缩睡一会,饿了就吃点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口矿泉水。直等到第二天下午,一块对流云团向林区奔来,加之山区地形抬升作用,云层渐渐加厚,我们抓紧时间在短短时间内发射火箭弹几十枚。雨滴越来越大,越来越密,灭火的人们欢呼雀跃……
不能忘为了田间的那块绿。那年春天,出现了冬春连旱,一百多天无有效降水,冬小麦旱情严重,当地政府全力组织力量进行抗旱保麦。为此,气象局把服务的重点放在坚决打好抗旱保麦这一仗上。气象局将旱情服务材料及时报送给市政府和涉农部门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拉开了春季抗旱保麦气象服务的序幕。接着我们多次深入乡镇进行了实地旱情调查,即使白雪茫茫也及时进行墒情调查,并提供了旱情调查分析报告。同时,我们密切监视云天变化,做好了人工增雨的准备工作,充分发挥了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就这样,中镇霍山脚下,抗旱保麦正酣,机井旁,防渗渠、田埂上人影攒动,有领导、有农民,还有气象局下乡的的同志们。为了田间的那块绿,我们霍州气象人,在寒冷的冬天里,在春回大地的节日里,在播种的季节里,发出了一期又一期的气象服务专刊,一次又一次地到田间地头做旱情调查,发射了一发又一发的人工增雨火箭弹。
不能忘挥汗如雨保畅通。有一年夏季的一天,马刨泉区域站出现了故障,值班室监视屏幕上马刨泉区域站那个畅通的“绿点”变成了“黄点”,意味着观测数据上传中断,为了尽快排出故障,我们行进在乡间的公路上,隔窗看去,远处刚刚收割不久的麦地里金黄一片,近处路旁浅沟里雨后的庄稼郁郁葱葱。达到目的地,天上无一丝云彩,只有热辣辣的太阳。我们顾不得休息,很快进入仪器抢修状态。我们查故障,换主板,密切配合。骄阳似火,汗流浃背,我们顾不得擦,只为能快一点修好仪器。就是为了那个畅通的“绿点”,气象局参加抢修的人员整整忙碌了一整天,累计在乡间小路行程达六十多公里,在雨后高温闷热的“桑拿天”里不知挥洒了多少汗水。
真是不胜枚举!乡间的小路呀,那是不长的路,又是最长的路,那个气象人没走过,那个气象人走完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