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给家里打电话,我妈说表妹考上了东北林业大学,我一听乐坏了“又是东北,学校正好在我们学校旁边,真好”。
“好啥呀?给你姑愁的,真不知道你们是咋想的,一个个往东北跑”。
好熟悉的话语,突然就想起四年前,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妈好像也是这么说的“小姑娘家的,在哪上学不是上,非得跑这么远。”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对哈尔滨这个城市有着深深的执念,报志愿的时候,一共五个志愿,前四个,我报的清一色的都是哈尔滨的学校。收到通知书时,我妈愁坏了:去上个学,几乎穿了大半个中国,那地方这么冷又那么远,谁受得了。一边又抱怨我爸:报志愿的时候,你怎么不劝劝她?
而我,忙着同学聚会,忙着和别人分享喜悦,沉浸在自己终于可以从大山里走出去,终于可以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的喜悦里,丝毫没有注意到我妈情绪上的变化----对女儿的不舍以及深深的担忧。
由于家里条件不允许,上大学是我自己一个人去的。父母把我送上了火车,第一次出远门,我没有丝毫的害怕,因为那时我满脑子想的都是:终于可以去哈尔滨了。我也没有丝毫的不舍,或许是我这个人反射弧有点长,用我妈的话说就是心大。更没注意到母亲叮咛嘱咐里的不舍和担忧。直到我踏上了黑龙江的土地,一出火车站,大街上满眼都是“黑A”的车牌时,我才终于反应过来:原来我离云南那么远了。好在我适应能力比较强,大一第一学期是在接触各种新鲜事物的欣喜中度过的,除了中秋的时候有点想家。和家里打电话,我妈总说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直到寒假返校,爸妈照例要把我送到火车站,还没出门我爸就冲着我妈说:你别去送了,一会儿又舍不得。我不解的看向我爸,我爸说“上次送你去时,你妈她是哭着回来的”。“这次不会了,我已经习惯了”我妈有点不好意思。
“那不是你第一次出远门嘛,送你上火车之后我就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好像就没了……”我妈向我解释。然后又冲我爸道“你还说我,你不也好几天没睡好吗。”
我妈后来说的什么我已经听不见了,因为我在听到那句“你妈是哭着回来的时候”就哽咽了,泪水夺眶而出。
我竟不知,原来,我肆无忌惮无忧无虑追梦的背后是父母深深的担忧。我只想着自己终究如愿以尝,却不曾回头看看年迈的他们,更未曾看到他们眼里的担忧。他们望着我远去的背影,该多难过。难以想象,每年的中秋节,本该是团圆的日子,家里的三个老人是如何的寂寞,而那个时候我在和室友们逛吃逛吃。我一直以为,如电话里所说,家里一切都好,奶奶身体硬朗,父母的身体很健康,从来不会生病,我去再远的地方他们也从不担忧。原来这一切都是我以为。
突然就后悔了,怎么会跑那么远去上大学?怎么就舍得离父母那么远?怎么忍心给他们留个背影?如果可以再次选择,我希望离家能近一点,再近一点!
原谅我的后知后觉,原谅我那时候不解离别的哀愁,不懂前途的凶险,错以为,父母永远不会老去,错以为我不在家的日子,家里真的一切安好。殊不知在我看不到的背后,是父亲为了我的学费没日没夜的卸米,是母亲担心我在外吃苦一个劲儿的抹眼泪。
而我也渐渐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既期盼着儿女能走出大山,去追逐更高更远的梦,又担心儿女在外面受苦,期望着儿女能多回回家。
临毕业那会儿,我妈总是不断重复一句话:你要是留在那边的话,我这么大年纪了,去看不了你几次,远水救不了近火,万一有什么事,我和你爸都不在身边,你一个人我不放心。
泪水再一次决堤,这次我没有后知后觉,也没有犹豫,一毕业就回来了,回到了离家不远的小城。就算那边有另一个我牵挂的人,就算那是我从小就向往的城市,可是那又怎样呢?我的家在这儿,我的根在这儿,我的父母亲在这儿,足够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不能总想着等待自己有钱了再让父母享福。不能总想着钱能代替你的陪伴。
父母的爱,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半分,更不会因距离而变淡。只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乡音未改,父母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