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那么多城市,唯独对墨尔本有种难以抑制的喜爱,这种喜爱不像是对其他城市的第一眼的爱恋,而是一种似乎长久滋生的感情,从不浓郁激烈,而是浅浅的、淡淡的,就在那里。 那种情味是黄昏下了班一起去喝咖啡的味道,是深夜醉酒后在大洋路上奔跑的味道,也是在菲兹洛伊花园里无边的草坪上翻跟头的味道,那些味道如同在家乡的上海,冬日里的空气一般,吸一口冰冷冷,心底却充满着暖意。 生命就像是一个个看不到方向的转弯在等着你去选择,从心底出发.......
墨尔本天气变幻莫测,所以里面穿短袖外面是棉袄,再加围巾是正常装备。
天空总是蓝着, 薄薄的云, 鸽子全聚在地上抢食, 但阳光猛烈得把皮肤快晒爆。
中国的一切基本这里都可以买到。天天吃三文鱼和烤鸡翅...我想在国外的城市,暂不论富有繁华,墨尔本是最适合各式人民的地方之一了吧...
住宿的地方拐几个弯就有一间全市闻名的肉派店,价格够低分量够大外皮够酥肉汁够多。在透明大柜子里挑选你钟情的口味,如果嗜甜,创新的夏威夷再好不过,别忘了点上一杯冒泡的混合莓饮料,坐在门口铮亮的椅子上就算被流出的肉汁烫到下巴也完美。出发去墨尔本之前,在网上订了这家不知名的半自助旅馆。因为要多呆上几天,有带厨房和洗衣机的,那是最好不过的选择。偶尔的外出就餐是不错的调剂,而连续在外饮食其实是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条件和兴致的话,自己采购菜食动手烹饪是绝佳的方式。
周末的时候去那个1878年就存在的古老市场逛一大圈吧。卖蔬菜的地方也会卖裙子或钟表。每到一个铺位要自己拽一个牛皮纸袋再进行挑选。先嗅进满满一鼻腔的柠檬味,再装一些红色棕色绿色还有混合色的番茄。老板不会因你的挑剔而皱眉,而会告诉你这种汁水多那种果肉厚实。老板严重的卷舌英语泄露了他的欧洲移民身份,听不清价钱也有办法,把硬币放在手里让他自己拿。室内是卖肉的铺位,熟悉的澳洲大龙虾和小牛肉以及没见过的奇奇怪怪的鱼和袋鼠肉排。摊主把称好的肉用纸包好,柜台有些高,交钱的时候要高举起你的手。隔壁那间铺是贩卖来自全世界的香料,只是路过,那些饱含欢乐的气味便会粘在你的外套上,头发上。不知道布里奶酪和卡蒙贝哪一种更柔软,也分不清楚大孔芝士来自荷兰还是瑞士。系着格子围裙的中年售货员似乎看穿了你的犹豫不决,邀你品尝店主自家农场生产的莫兹瑞拉,再用小叉子叉好一块高达放在苏打饼上递给你。
没有地图也可以肆意的走到一个陌生的街区,好心的澳大利亚人会详细的告诉你怎样回去,听不明白也不用紧张,穿着三件套西装的老先生或许带你走一段。乘坐电车的时候要当心了,电车上没有显示牌也没有喇叭告诉你下一站是哪里,稍不留意就会错过,因为下车是要自己按钮来告诉司机,不过也不用心急,走到马路另一侧再坐回来就好了,这里电车的来去路线完全重叠,甚至站台都差不了几米。我猜每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第一天都要学一学如何坐火车。
不要和这里的鸟儿对视,无论是疯抢薯条的海鸥还是随处可见的大黑乌鸦,更不要去招惹羽毛艳丽的鹦鹉。无论怀揣怎么样的心事,海边绝对是最佳选择。刚从海里游泳回来的金色寻回犬甩了你一身的水,它的小主人歉意的对你笑。肚子饿的时候咖喱角配卡布奇诺不错,也有炸鱼薯条和双色蛋筒供你选择。
火车上有酩酊大醉的上班族,也有吵吵闹闹的朋克青年。被搭讪也别慌张,他从不合身的夹克内层拿出各式小徽章给你展示的时候要装作不在乎,下车了给他个拥抱吧,毕竟他看上去没有那么猥琐。
对忽冷忽热的墨尔本微笑。
对千里之外的上海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