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明天都能够接触到数以万计的信息量。这些信息量的来源可能是微信公众号,可能是微博,也可能是电视上的各种小广告。我们每天的生活被信息充斥着,看似充盈的生活,为什么总觉得内心空空的?我们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让自己配的上更好的东西,为什么我们的内心还是压抑的而没有一丝轻松感呢?通过《精简》这本书,让我明白到生活被物欲充斥着,更需要坚持自己的初心。
其实,我们一直以来误解了。即使我们拥有得再多,内心也不一定会快乐。每天,我们都会定时地刷微博和微信,看看博主和微信公众号里的最火最新推送。然后,在我们的清单里加上最新的被种草产品。接下来,就是努力赚钱,早日实现买买买的欲望,早日把被安利的产品入手,让自己享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无论是化妆品,还是电子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价格也实惠,实在是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特卖场里的产品,每一个价格都特别美丽,我要买买买。可是,我们却忘记了我们消费的初衷——买适合自己的东西。
身边的小爱,可算是一个美妆达人。同一个宿舍,她的空间被各种安利的衣服和化妆品给堆满了,连活动的空间都少了很多。我问她,为什么要买那么多?她说,博主推荐的啊,好用。而且女生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啊!是啊,女生能拥有更好地生活,你可以更美等,这些话语早已经在我们的内心扎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行为。一句值得,一句动听的广告词,似乎就已经把我们俘虏了。我们似乎也需要,为什么不买呢?这个也好用,为什么不买呢?别人也有,我没有好像就落后了。这些想法,每时每刻都在鼓励我们低下头不停地刷各种购物软件,开始了剁手一去不复返的道路。
当我们把安利的产品都买回来,已经再也没有空间安置。可是,信息在不断的更新,还要继续地买。因为我值得更好的东西啊,因为我辛苦工作需要好好犒赏自己等。的确,很难否认质量好的商品对我们的吸引力,尤其是用户体验特别好的时候。但是,我们忽略了,在很久时间之后,我们还会那么需要它们吗?自己真的很需要也很喜欢它们吗?我们总以为拥有就等于生活素质的提升,等于安全感满足,就等于幸福。其实,是我们将物质挂上了太多的砝码,夸大了我们的不安全感和不满足感。内心的不满足感,真的并不能通过物质来满足。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可能每时每刻都在被安利,精简生活就越来越有必要性。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生活也可以这样。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是这一些社会上的话语掌控了我们的行为。在喧嚣的话语中,我们更加需要冷静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不可否认,我们会有不安全感和不满足感,因为这就是人性。但是,安全感和满足感,不一定都来自于物质的满足。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持,家人之间的关心呵护,远比物质满足来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当脑海里被物欲占据的时候,多想想我们真的有那么需要它们吗?生活的空间早已经无处安放这些物品,为何不选择舍弃或者将它们搁置,还自己多一些心灵空间呢?
生活中,多一物,多一烦心事。多一物,占据的是你的地理空间和内心空间。因为它让你花费了金钱和念想,你会把一部的关注给予它。人的精力说到底是有限的,把太多精力分给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初心和在乎的人与事。我们一直追求幸福生活,萨缪尔曾经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欲望越强,幸福感越弱。所以,精简生活,尝试将关注力收回来,减少欲望,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情。毕竟,我们一直所追去的幸福是和欲望成反比的,
实现精简生活,首先要问清楚自己的内心。多问问自己是不是一定需要这件物品,多问问自己的初心是什么。从自我的认知上接受精简生活。其次,有了相对应的认知,需要知行合一。即需要运用行动去加强,不是停留在认知上。书上提及的方法,包括从物品和人际关系两方面。在没看这本书的时候,还不知道精简的概念。微信里的朋友有400多个,但有时候发现能够真心好好聊天的朋友也就那几个,其余的似乎没怎么聊过。于是,我也开始清理我的人际交往圈。在这几天,看完《精简》之后,更加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对的。对于物品,不买自己已经拥有的物品,不要因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去消费,多想想自己的小目标和理财计划,远离所谓的安利产品。其实,那些安利产品,并没有真的很适合自己。
精简生活,精简的不仅是生活,还有我们浮躁的内心。少一些为物质欲望的追求,多一些为情感联系的维系和初衷的坚持。此外,精简生活,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空间的宽敞,更是内心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