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抽时间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学会提问。之所以有兴趣看是因为本人觉得提问题要比回答问题有难度,而且本人对于提出问题也不擅长,也一直在寻寻觅觅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方法可以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当然这个方面不是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更多的是需要随时发问引导自己增加思考力。
会看这本书也是因为朋友推荐,但是买了之后随性翻几页也没有认真的看下去就不了了之。后来在其它公众号上看到推荐评论不错就又重新翻出来看了。我大致描述一下我对本书看后的一些要点罗例,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同时也是对自己来一个大致的输出。估计在大多数人眼中觉得提问题没那么复杂,说简洁一点就是我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呗?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小到生活中最小问题,大到报告层面甚至涉及有关法律方面更或者政治方面的问题,当然更高层次的问题就越严谨也越考虑周全。都事关与如何抛出问题别人能够针对性精确的回答有帮助,同时也会对你个人提出问题的犀利准确而折服。
书名很简洁明了,书里面的内容确实按照作者的思路围绕进行分析各论点,自我感觉总体内容还是偏深奥,如要渗透运用就需要细细回味反复练习才可以,本书目录主要围绕12个大点展开:我会在这里一一分析,有不同见解之处大家可以去其糟粕。
第一点.学会提出好问题:这是对本书概括性的结论。包含告诉我们建立问题的基础一般会运用的两种思维方式是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的各种利辟,以及影响我们立场是否坚定的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也指出上面几种思维模式和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影响。最终得出我们的问题产生和建立。
第二点.论题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找不准作者、演说者的结论,你就会曲解别人的意图,这样作出的回应也就显得驴唇不对马嘴。在我们提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想到的是“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的问题。要找到结论就有线索可循然后再带出论题。
第三点.理由是什么?只有问一问别人为什么持有这样的观点,并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才能相对公正的判断为什么应该同意它。我们要找到理由有提示词,理由是模具,结论按此成型。以上几点还是比较简单。
第四点.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如果每个词都有一种潜在的含义,而且大家都认同这个含义,那么迅捷有效的交流就更有可能实现。可惜的是,大多数词语都有不止一种含义。我们需要找一个论点时往往会有让人琢磨不透的多义词,而且字典里的定义不一定适合文章里的情境。小心那些包涵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思维短路,谁想要说服你,谁就的负责解释清楚。我们可以看看上下文,判定歧义,找准关键词,这才是它真实的含义。
第五点.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但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明确说出来。就好像你眼看着魔术师把手帕放进帽子里而出来的却是一只兔子。而你压根都不知道魔术师暗地里玩的什么把戏。那么我们到哪儿去找假设呢?首先我们找出幕后遥控的价值观假设,对方的背景可以作为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如果争论的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发生的重要线索。然后找出没说出来的描述性假设的线索,注意避免浪费时间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第六点.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判断交流者的推理是不是以错误的假设为基础,是不是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或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糊弄你,就要特别小心推理过程中的那些诡计花招。警惕分散注意力的干扰,愚弄人的循环论证。并做推理汇总,扩展关于谬误的知识。
第七点.证据的效力如何第1小点: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如果有人对出示证据这一简单要求的反应是怒火中烧或退避三舍,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尴尬难为情,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证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本来不应该那样底气十足。我们要判断我为什么要相信它?事实断言可靠吗?证据从哪儿来?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等作为证据可靠吗?专家意见可靠吗?引用套引用的问题,我们需要判断。
第八点.证据的效力如何第2小点: 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类比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做出了错误的假设:两样东西在一两个方面有相似之处,它们在其他重要方面也必然会有相似之处。我们同样要去判断个人观察、研究报告、调查问卷等作为证据可靠吗?研究结果能采用吗?样板能够代表整体吗?类比作为证据可靠吗?
第九点.有没有替代的原因。人类都有这种强烈的倾向,愿意相信如果两件事紧随前后发生,那么第一件事肯定导致了第二件事。有果必有因,可能的原因不止一个,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在这之后”不等于“因为这个”,很多事情并非只有一个原因,找到哪个原因更合理。
第十点.数据有没有欺骗性。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你动心的数字或百分比,一定要当心!你可能需要其他信息来判定这些数字到底有多让人动心。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令人困惑的平均值都要加以论证。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表述方式不同效果会更加动人。
第十一点.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推理说服力不够强,并不是因为说出来的不顶用,而是因为省略掉的太关键。就像马所戴的一副眼罩,眼罩让马心无旁贷全神贯注于正前方的道路,但同时也去阻止它去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不完整推理在所难免,面对信息缺失的现实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第十二点.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很少有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简简单单的“是”或斩钉截铁的“不是”来回答。通过各种假设和多个结论,两面还是多面。延用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让思维更加灵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可能结论,当然不是所有的结论都生来平等,更多可能的结论,更多可能的自由选择。
最后: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工具,它能助你一臂之力。批判性思维能最大限度的带给你各种态度和技能,它可以改善演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的生活质量。
我发现最有用的一个办法就是大声说出你的关键问题,好像你对此充满了好奇。当然批判性思维需要各位不断的引用和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