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获:
1. 了解现代父母的教育处境。
2. 影响孩子性格行为的内在,外在环境。
3. 不当行为背后的四大原因
4. 鼓励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金句精选:
1. 成人没有给孩子做过好榜样。大人常说:“照我说的去做”,而不是“照我做的去做”
2. 挨打总比被忽视的强。
3.人类从婴儿期开始,就需要通过成就来找到自己的定位。
4. 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一个气馁的孩子。
5.没有所谓的完美的关系,我们需要的是有所进步而不是完美
我们经常不知道拿孩子怎么办,他们会不分时间地点,常常做出让大人头疼甚至讨厌的事情来。家长们好像丧失了教育孩子的能力,而且老一辈家长似乎不用人教怎么养孩子。问题究竟处在哪里呢?过去有一套社会公认的教养孩子的规范体系,大家只需遵守标准就行。但到现在,我们却需要发展大规模的家长教育,WHY?
一· 社会大环境中 民主理念的提升。从帝制奴隶社会,法国大革命,美国内战到今天,人类逐渐明白: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更是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尊重和平等对待。在家庭中,宣告男女平等,丈夫失去了对妻子的统治权,父母亲也失去了对孩子的统治权。平等不是相同一致,是虽然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性格上的差异,却有权利享受同样的尊重。所以,等孩子的独立平等意识越来越强的时候,就不会再容忍成人对他们的独裁,支配,不顺从家长的命令。(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某个独裁的国家或地区受到民主思潮的影响后,原本行为举止受到传统的约束,行为规矩的孩子反倒出现了严重行为不端,美国就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二. 家庭内部。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孩子心理最需要的是什么? 归属感!! 孩子是社会的产物,他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定位。他会不断重复那些让他感到自身价值和归属感的行为,而放弃让他感到不受关注和孤独的行为。孩子是观察专家,但是对观察的事情进行解释的时候,却很容易产生错误,从而会导致一些错误的行为。要了解孩子,就要站在孩子的位置,从孩子的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去分析。
家庭内部主要分为: 内在环境(自身的长处,短处) 外在环境(家庭氛围,自己在家庭中的排行位置,对前两者的观察而做出的反应) 内在和外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没有最理想的子女数量,不论一个家庭有多少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家的问题。关于“塑造孩子特质”的理论,是非常错误的理念。其实孩子从一开始就为自己,父母和周围环境塑造自己的特质。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如果你用下意识的方式去回应,有可能就掉入孩子的“圈套”里面了。不当行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错误的目标。这四个错误目标在年纪较小的孩子身上会比较明显,童年期孩子的关注点,是努力发展自己和父母以及其他成人的关系,所以这时期中,四个错误目标比较容易察觉,青春期和同伴关系变得重要就不在适用。
①寻求过度关注(孩子的不当行为被大人纠正时,受到斥责会停止自己的行为)
②权力之争(加强自己令人恼火的行为)
③报复(确定自己不被喜欢,没足够的权利,就去伤害别人获得价值感)
④自暴自弃(彻底气馁) 觉得无论做什么事,自己都没有成功的机会,觉得很无助,尤其看起来笨手笨脚的孩子,通常是个很气馁的孩子,他是在用愚蠢回避努力,仿佛在说:“如果我做事情,你就会发现我多么没用,所以别理我”
作为父母老师,我们只能努力激励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但有时我们尽管做得很对,也未必会成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为自己做选择,决定,我们不能担负为孩子做决定的责任,这个责任和权利是属于孩子的,这也是属于平等理念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