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时常因为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变得烦躁和焦虑,那么你可能是一名时代的溺水者。
时代的溺水者分三种:
一、注意力迷失的溺水者。
各种信息满天飞,真的、假的、过时的、新鲜的信息在我们身边环绕。无法控制注意力的人会被各种信息困扰,像僵尸一样刷着短视频,别人推什么我们看什么。持续浪费自己的注意力,是比浪费金钱更奢侈的行为。今天各类信息都唾手可得,我们需要做的是专注思考自己到底需要获取哪些信息。
如果注意力一直迷失,那我们的时间、思想就会被打碎,根本无法静下心来。
二、无法过滤信息的溺水者。
这些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否有用?第二类溺水者可以专注,但无法过滤信息。尤其在网络世界,别人转一段话、一张图、一个视频,你能判断其中的真假吗?你能判断是否值得花时间去判断其中的真假吗?
读到的知识、ZK们说的话、市场中透露的信号一天比一天多,到底该将注意力投入到哪些人和事上?微信群又有新的消息出现,该不该回?这条知识很有用,是否该收藏?收藏以后我应该什么时候看?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过滤信息,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①主动防御:将身边的人作为过滤网。
把小红书、抖音、头条、微信发现页中的视频删掉。如果你容易被朋友圈的小红点吸引,那就把朋友圈也关掉。然后,尽可能将注意力转向可靠的、有人审核过的信息源。比如同样的知识,有专人审核过的书籍就比天天嘴炮的自媒体要靠谱得多。主动防御并不是说要完全隔绝这些渠道的信息,事实上也不可能隔绝。
如果按丰富程度来看,原来的信息丰富程度是100,关闭大量的相关渠道后,信息丰富度则变为30-40。在这个信息时代,根本无需担心会错过重要信息,因为真正重要的信息一定会通过你的社交网络进入你的生活。至于早10分钟还是晚10分钟得到这些信息,根本不重要。
主动防御的目的,就是将身边的同事、亲人、朋友变成过滤网,他们会帮我们过滤很多无效信息。虽不能做到完全隔绝垃圾信息,但至少能释放出50%以上的注意力,让我们专注于真正想做的事。
②被动防御:切断源头,让软件无据可算。
如果一段话能说到我们心坎里,那它是真是假也就不重要了。共情>逻辑,这就是为什么谣言那么容易传播的原因,而且算法会给谣言叠加buff,会定向投喂我们喜欢看的谣言。这就像一个想减肥却喜欢吃鸡翅的人,每天被30对鸡翅围着转,怎么可能管得住嘴巴?
事实上,我们还是有办法切断算法推送的,具体做法如下:
抖音:主页-我-设置-通用设置-个性化内容推荐,关闭。
腾讯视频:主页-个人中心-设置-隐私设置-个性化推荐设置,关闭。
知乎:主页-我的-右上角-隐私中心-权限授权-个性化内容推荐,关闭。
小红书:主页-我-右上角-隐私设置-个性化选项-个性化服务,关闭。
微信:主页-我-设置-个人信息权限-个性化广告,关闭。
微博:主页-我-设置-隐私-个人信息权限-个性化推荐,关闭。
头条:主页-我-右上角设置-个人信息权限-个性化内容推荐,关闭。
......
至少从目前看来,这种定制化的推送对个人而言弊大于利,它就像一面不诚实的魔镜,给我们呈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
被动防御的目的,是让信息渠道回归正常,将围绕在我们身边的30对鸡翅变回10对鸡翅、10颗蔬菜、10个水果。这样我们就可以自行选择吃什么,而不是别人喂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三、缺乏协作能力的溺水者。
在家办公,无法有效沟通交流怎么办?
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不会用新的工具怎么办?
随着知识与技术的爆炸,与同事协作、与陌生人协作、与软件机器协作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之前我们同事分享过一个项目经历,一个180万的咨询项目,因为疫情原因从头到尾和客户没见一次面,如何完成多轮沟通与成果交付?我觉得这太难了,因为这意味着要做无数次的邮件、电话、视频沟通,其中还将伴随着无止境的线上争论。
协作能力的基础,其实是尝试与信任。只有先尝试,通过新模式、新方法不断试错,然后建立信任,我们才有协作的可能,给同事以信任、给客户以信任、给陌生人以信任、给软件机器以信任,这样溺水者才能从水里回到岸边。
四、小结。
新时代的噪音正在俘获我们的大脑,我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思考却越来越浅。
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构建自己的信息过滤体系,
学会与他人和机器协作,
做好这三件事,也许能让我们多一分理智与清醒。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