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人呱呱坠地一刻,就有了感知周围人和事物的能力。包括感应联接能力。
为什么每个人到后面形成了不同的性格,跟我们生存环境和抚养人有很大的关系,由其在未成年期间。
比如在我们还比较小的时候还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有一次可能受到了惊吓,然后我们会用哭泣的方式来去寻求父母的关注和安慰,当妈妈走过来的时候,可能他发现你并不饿,也不困,可是你在哭泣,她刚好又有事在忙,它就会可能很不高兴的说:宝宝一点都不乖,妈妈在忙一会再陪你。然后她就走了,然后那个时候你可能开始有失落,因为你渴望得到妈妈的安慰和关怀,但她并没有注意到你的需要。
再大一点的时候,当你会走路,会到处奔跑的时候,你可能也会闯祸被父母责备。你也很有自己的创意想法,可能你画了一个蓝色的花朵,然后你很高兴的去问你的妈妈说漂亮吗?这是我画的,然后妈妈一脸不耐烦或应付式告诉你我在忙,待会再陪你,花儿是红色的,哪有什么蓝色的。妈妈给你的成人世界里标准答案让你无措和被扼杀了想象力,你感到了被否定和失落。
再大一点,你有了更多的想法和主见想按自己的心意做事和选择,尝试跟妈妈沟通却发现妈妈不听你的,强制要按照她的方式来,她觉得你还未成年,你还小,你什么都不懂,所以他得为你做决定或选择,然后你会发现你越来越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习惯了被安排被选择,渐渐放弃了自我,因为你觉得反抗,也会对父母有愧疚感,因为妈妈的爱会让你觉得如果你不听话会对不起妈妈。妈妈也会威胁你不听话就怎样怎样。所以就一直被动式的接受着。
我们愿意与外界建立连接,在开始的时候是很主动的,因为当年在开始你的妈妈有连接的时候,如果妈妈能及时的察觉出你的需要,然后给以满足和滋养,那么你就会非常的渴望和主动想要与外界建立更多的联接关系,就会感觉到非常的快乐和性格也会比较开朗活泼。
第二种就可能是你主动与妈妈联接,发现被忽视,冷漠没有回应的时候,会产生怀疑关系,压抑自己表达的欲望或会丧失去连接力。这时候开始有性格内向的趋势。因为收到的联接是消极的态度。
到第三种关系的时候,当我们主动以外界建立连接的时候,却遭受到被否定质疑甚至斥责,感受到压力就会开始逃避关系,不允许自己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更不喜欢与人建立连接。这个就是严重的内向型性格了。
其实在你的职场关系里,就隐藏着你与父母互动的模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能力强但是迟迟不升职加薪,给自己自我局限了自己不能胜任的消极信念。
人其实天生是外向的,因为毫无疑问,与人连接是一件非常滋养的事。只是照顾者不能及时观察到需求和给予满足的时候,开始了痛苦失落。尤其像男孩子们好多不能很好的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你可能很伤心难过想通过哭泣来发泄一下,妈妈告诉你,作为男子汉,你不可以哭。然后你开始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这当中就开始了情绪感受层面的断开,因为没有父母的鼓励和认可,更没有主动想与人沟通联接的能力和需求了。因为被打压掉了自信。
当情绪得不到表达,便会加重了内心的负担。
愿意主动建立连接,渴望关系是外向,害怕建立连接关系是内向。大多数介于两者之间,或者是内外向的综合体,与其说是性格倒不如说是对外关系的应对方式。
在当中又有建立了一个内外向性格的心理暗示:第一种就是自我的暗示,第二种是他人暗示。
第一个自我暗示的,大家都已经会比较清晰,我重点说一下第二种他人暗示。他人暗示,指自己非常重要的人如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会给自己自我暗示确定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缺乏了愿意主动改变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你父母对外说说你较内向,还不懂事又倔。那你可能真的就是按照父母的评价这样发展下去了。这是形成的潜意识系统。在你这里是感受到了不被肯定,认可和不被尊重的感受,加上父母的拿你和别人的比较让你感觉更自卑和受伤。
一个人最后能成为什么样子?严格说来,是他自己成长的力量,与过去不断抗衡的结果。 当你的力量超过原生家庭的烙印,你才能真正走出性格的困扰。
人这一生,实际上,有三个自我,分别为我们每个人出生后‘’生物的自我‘’受到家庭影响形成的‘’家庭的自我‘’,以及后来受教育之后的‘’教育的自我‘’。
在受教育阶段,通过学习,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很多新的认知和看法,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种东西随着我们后期踏入社会,不断的历练,形成了独立的认知,随着自身力量的壮大,这种认知会超越我们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三观及处事方式,从而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成长为独立的自我。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学习,一定不能固步自封。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和观点,并要慢慢学会审视并反省自身,这样才能容易体谅到他人的局限和不足,从而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困扰,摆脱性格的暗示。每个人的自我独立过程本身就是一条漫漫长路,一旦你走出来了,你就会对遭遇的一切,心怀感恩,因为痛苦能激发我们改变的愿望,从而成就我们自己的人生。
说到与人联接的关系和滋养,我之前有分享过人需要的六大心里营养。深入了解对自己和教育包括多方面都极有益。
心里六大营养:
1.无条件的接纳。
2. 生命的至重(被重视)。
3.安全感(被爱)。
4.肯定欣赏,赞美,认同。
5.学习、认知、模范。
6.选择的自由。
在幼年时期,如果父母能在这个六大营养上面下功夫教育的话,那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是一个高自信,高自尊,高价值的孩子,他会感觉童年非常的快乐,并且会愿意帮助他人能够给予别人温暖和爱。
为什么童年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抑郁?因为:在他们“乖”的背后,大多压抑了很多的恐惧、孤独、委屈和愤怒!
这些感受,长期压抑在身体里,终有一天压不住时,就会以某种方式爆发出来。
我再深入分析一下如何培养高自尊的孩子。首先孩子有想法感觉时,鼓励认同它自己探索和尝试,即使失败与成功,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体验和经验收获,它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开始有自信,然后不断动手尝试积累,开始自爱,能知道哪些是自己特长,慢慢走向高自尊。
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被发现)→自信→自爱→自尊。这个法则同样适用于成人尝试突破以及创业的过程。
生活中有些女生会特别黏人其实就是童年期非常缺乏安全感,没有及时的滋养满足的体现。
六大营养中,无条件的接纳这个很难也很考验父母,就如之前我也跟内在自己做了一个对话,我:妈妈,你爱我吗?妈妈:妈妈爱你呀。
我:为什么呀?
妈妈:没有为什么呀,你是我的宝贝呀。
我:妈妈,如果我以后不好,你还会爱我吗?
妈妈:会呀!不管你变成怎么样,妈妈永远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这就是无条件的接纳练习。
你可以有系统的去学习一些父母教育课程帮助了解你自己和找到方法并且学会观察了解到孩子的需求。
推荐给你看一本《洛克菲勒留给孩子的38封信》,这个是教育老师推荐给我的,对培养孩子高自尊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