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先生:
您好!
媒体昨日报道,说您与世长辞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为之一颤,便决定给天堂的您写一封信。
您是诗人、是散文家、是知名文学家,这是社会对您的肯定,更是给您的尊称,但您本身,也只是一个离开母亲、思念故乡的孩子而已。
初读《乡愁》,应该是在上学的时候,记不清楚是小学还是初中了。那时候的我,还小的很,每天走读上学,离家很近,不知道何为乡愁,也不知道何谓乡愁,或许是出于对祖国本能的爱,觉得这首诗写的特别好,而这首诗也成了我迄今为止还可以背诵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首诗之一。
我们没有您那样的人生,也没有经历过那种与祖国长久阔别的时光,所以对祖国的思念不可能像您那么强烈。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可能身在天涯、故土难觅,也可能黄沙埋骨、斯人远去,这是您经历的东西,也是我们要经历的东西。
只有经历了刻骨铭心和撕心裂肺,人才能变得成熟和平静,我想您也一定是经历了种种磨难,才能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乡愁》这样的旷世佳作吧。
作为一个离开了母亲的孩子,您最渴望的应该是回到妈妈身边,因为只有那时,您才能卸下所有包袱。
我突然想起外婆下葬后的那个晚上,40多岁的母亲难过的像个丢了棒棒糖的孩子一样,边哭边对我说,“妈妈再也没有妈妈了!”我紧紧的抱着母亲不敢放手。
那一刻,我怕我松开手就会失去她。
很不幸的,您在20多岁的年纪就失去了母亲,我大概能想象您的那种悲伤和无助。但那是您自己的人生,我除过慨叹,什么也做不了。
您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豪情;您走了,留给祖国的,是“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深情;您走了,留给文学的,是“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的才情。
您走了,美好的世界再与您无关;您走了,就不要再追问一百六十里的海峡,为何渡了半个世纪;您走了,就可以去看阔别的故乡;您走了,就可以与母亲重逢了。
您走了,我不敢哭!
因为天堂,该是没有眼泪的地方!
一个小孩子
2017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