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音效设计朋友曾给我推荐过几个老片子,算是对他专业有启发影响的佳片。今天先说一个:
对话 The Conversation (1974)
这是70s冷战中后期加上水门事件背景下出来的热门话题电影,在74年戛纳获得了双杀:金棕榈和评审团大奖。
Francis Coppola大导演一枚对他无需多言,庖丁解牛般熟练的手法来处理这部慢节奏的悬疑片,看似大刀阔斧的洒脱挥舞又间隔游刃处处埋伏笔,越看越入迷。加上故事背景是设定在旧金山,对我来讲是很有兴趣去观赏。
Gene Hackman在这饰演一位一辈子致力于钻研设计创造只给自己用的高科技高难度的高级监听手段的自负自信自大自闭的技术型监听人才。在一次监听产品交流会上(监听界的CES)看得出他在业界地位很高很有名。这种高傲的玻璃心果然在其中间被一个小人的强行植入式简单粗暴的初级手段反将了一军。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吧。
有意思的是他在全民公敌里面演的角色也有和这片子里类似的用铁网独立起来的监听办公所。Tony Scott导演以此来向Coppola致敬和传承,也是让Hackman重温了一下对自己的表演最满意的片子。
配乐在这片子里叙事功能性大于艺术性,甚至有段街头艺人的Jazz音乐都可以归属于埋伏笔推动剧情的音效设计范畴。
而作为一个监听题材的电影,音效是异常重要到即使任何微小细节的设计都不能怠慢的。根据场景无遗漏的还原音效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态度认真且效果确实好,戴耳机或环绕听非常出彩。记得期间有段剧情突然紧张刺激时配的无信号忙音(高频杂音)着实能感同身受的吓一跳,不得不在抚平惊吓之余叹其巧妙也。
稍稍讲一个小小的与主线剧情无关的细节设计:
当他们在工作室开party时绿裙(妓)女Meredith的头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下拉式开关的圆铁盒(和绕线器差不多),圆铁盒开始大幅度摇摆并发出轻微金属碰撞的响声。这里的一撞确实是Meredith无意识之举,给人一种我是微微醉大大咧咧的豪放交际花的感觉。
然后这个响声从前景渐弱到背景持续了将近20秒慢慢转到无声,这中间还切换了两次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时依旧在中远景处轻微摇摆。一个这么自然合理的小细节都做到如此真实的代入感,(敲黑板)细节决定一切啊。
Party中期男主和Meredith单独出来谈天时,男主对她有了好感稍稍放松了警惕并给她说了一段掏心窝的明喻来说明我的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空虚冷。之后男主回到工作台前一个小晕乎的头也撞到了一个小纸质吊牌,自己也是一激灵的稍稍后仰一下,看着吊牌许久后冲着吊牌顽皮的吹气儿。
要知道男主可是个处事缜密加自保人格的老公举设定,竟一沾女色就不注意放松了怠慢了居然能把智商拉到和豪放女一个水平上了,这也是体现人无完人难免失手百密必有一疏,为跟进剧情埋了一个小小小小的伏笔。
同时借此表达下个人观点:酒能误事,小酌为好。
顺便一提,这个圆铁盒在party开端就各种抢镜时不时的出现一下并占据着画面三分之一或者直接在画面中间位置,算是伏笔当中的伏笔。这可以说是一很容易忽略的细节设计都拍案叫绝,其他更牛之处请自行细细品味。
剧情不说,阴谋论下只有随波逐流方可相对自由的存生。
面对现实吧纯技术人才们。
题外话:
最近被问及我为什么总是论老片子不来点热门新片,一是很多老片子因为那时技术不发达不受特效牵制,电影制作的态度相对认真,对于故事的呈现也很用心,比较值得欣赏。二是新片好的确实不多且众所周知了,我再说什么比较多余。也许我心老了吧。
Best,
Bart Nie 07/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