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接上节(连载)《石猿记》第十四章(54)
第十五章,王母屈身募桥资,吕仙行侠误善心。
话说王母娘娘携玉灵儿,进得苏州古城,只见那大街小巷,小桥溪水,星罗棋罗,好不繁荣。
游得几日后,却是有了很多了解,见这苏州古城,堪称丝绸之乡,绸缎纺织,技巧且精,更是遍布古城。不单单是绸缎纺织,其他手工艺品,也是技巧品精,金银饰品,工艺精湛;玉石器件,雕琢细妙,堪称天成。
只是,这丝绸之乡的丝织绸缎,大多都显素净,色彩趋于单调,实在是美中不足。
于是,王母娘娘又生善念,欲寻得一位善德精干之人,将天宫七彩云霞,龙凤呈祥,百鸟临朝,万花争艳等仙法神技,传授之。
经过王母娘娘,数多日之明查暗访,终于在这苏州城内,一条溪流之畔,小桥之旁,寻得一双至善至仁之夫妇。这对夫妇,祖传丝织手艺,其夫勤妻巧,且又双技巧心灵,最善剌绣,古城远近闻名。王将贵侯,常邀不卑;平民百姓,屡请不拒。特别是,若有那贫家女子求技者,更是善传精授,以解其贫之根本。
于是,在一个朦胧无月之夜,趁着这对夫妻,施善返转之际,在那清溪之上,小桥之中,王母娘娘,驾起祥云,发出七彩豪光,化做散花仙女,身穿龙凤云衫,系一条五彩长啁飘带,手拎金光四射之溢彩花篮,若飞天神女般,一路飘然行束。
姗姗行之,将那花篮之中,七色之花朵,向那缓缓而流的溪水之中,并和这一对,挑灯夜行之行善夫妻,扬扬洒洒,播撒了下去。
说也稀奇,这些五颜六色之鲜花,落入溪水中,便化成五色缤纷之彩霞。更奇者。那些个彩霞,飘至这对夫妇衣衫之上,便立刻化做七彩斑斓之绸缎。
夫妻两相互惊看,只见对方衣饰,光华四射,异常夺目耀眼,真乃美至极致。
于是,这苏州古城,从此有了,这七彩缤纷之锦纷丝缎,更不负这“丝绸之乡”美称了。
而这坐溪上小挢,从此,便被人们称之为“花桥”。小桥两头的小巷,就被人称之为“东花桥巷”和“西花挢巷”了,而那潺潺之溪流,当然就被人心称之为“花溪”了。这溪,桥,巷,更是在这苏州城内,显名显圣了。
王母娘娘,见功成圆满,丝绸之么也更加繁荣,便携上女童玉灵儿,再向北境游来。
这一日,来到扬子江畔,自然又是一番悠闲游览。
却说,这扬子江,正是中华父之龙,全名曰之长江。其,正是长江下游,由金陵至东海之海口江段。他由昆仑山,玉树园林起始,穿千山,汇百川,聚万水,过百峡,一路狂奔。经扬子江,滚滚东流,汇人浩瀚之东海。
这扬子江段,古来又称为扬子津,最是水宽浪高流急。古来便被喻之为,南北往来之“天险”,更是将大江南北两岸,人文即贸易往来阻断。
这扬子江北岸,有一古老城廓名曰扬州,古时又称广陵。
这里是神州南北,水上物资,贸易运输之要道。·扬子江。由西至东,流经此地,东西南北,贸易往来之所必经。正如前面所说,扬州古城,即广陵,历来便有水乡泽国之美誉,更是美女才子辈出之福地。
天下达官贵人,才子富贾,无不以游扬州,而为幸事。并有许多文人墨客,为扬州激兴赋诗咏词。
曾有天朝文曲星君李太白,其七绝《送孟浩然至广陵》最为叫绝。
诗曰: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情与景交溶,曾醉倒多少游人。
天空湛蓝,剽着几朵白云,让人心旷神怡。在那云霄之上,苍宇之中,由那湛蓝间,飞出几行鸿雁,翩翩而来,拼出形状各异的图案。
大江西来,山碧峰翠,英妄挺拔。有的平铺展开,坦荡宽广;有的高越万丈,直耸云霄;有的层叠交措,势若万马奔腾。
其间,苍松翠柏,绵延不绝,鸟语花香,风彩各异。
山峰下,林荫中,隐约可见石砌小路,朝远处漫延。江水边,岩石上,一个古色古香的,用莫名之木造成的六角小亭,清晰可见。
那天,那云,那雁,那峰,那水,那林,那花,那草,那蝶,那蜂。彼此呼应,浑然天成,各领风骚,相得益彰。
正有那五绝,《入广陵》可鉴。
诗曰:
花时赴广陵,
烟柳满风亭;
帆影频来去,
飞鸿羽落轻。
略近处,一大一小,一对美若天仙的美人儿,由远而近,款款行来,显得轻松悠闲。她似正是王母娘娘和玉灵儿。
这一日,母女两,来到大江岸边,先见人头涌动,十分热闹,再见有许多人众,以小舟为渡,往来于大江南北,两岸之间。虽然得益于两岸贸易,但那江中风大浪高,以几叶小舟渡人,实在太是危险。
这里忽然想起一首禅语,正于这往来世人,有些许感悟。
语曰:
人生本无念,
佛家讲自然;
道中参古今,
筹谋也枉然。
看那往来于大江两岸,视危险于不顾,轮渡商贾人众,却是各怀欲念,抗争自然,古今多见。筹谋未必也枉然,超渡愚蒙随天缘。
哈哈,跑题了,书归正传。
却说王母娘娘,将这渡江险情,看在眼里,心却悬在喉间,但苦无良策。
到得后来,见有一巨人至此,虽然也经历多险,却也暂算安然。
再后来,见那巨人,以双腿为桥,两岸人众,到也得了许多日之方便。于是,王母娘娘,在那随众猜谜之际,心中渐渐得出一番善念。
此一善念,却为后人引入无量善源。究竟是何善念?看官莫急,看我下节慢慢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