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从小就非常羡慕一些人,他们的作文评语通常是“语言优美,才华横溢”,而我的却常是“语言朴实,自然流畅”。
长大后,因为从事文字工作,身边不乏才子才女。每次看到他们文采飞扬、才思情趣俱佳的文章,我总是自叹不如。
谁曾想,自认为是“软肋”的写作,如今竟成为我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2.
最近,认识了一些新朋友,自我介绍时我通常会说:我做生鲜电商,去原产地对接农户或合作社,客户从网上下单,我们从果园直采发货。同时,我们还在做原创内容,把一路探寻美食的见闻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说起自己做生鲜电商,我理直气壮。找农产品、找农户、找包装、找快递,我们全都尽心尽力,可谓“称职”。
可说起自己是“写公众号的”,我却有些心虚。
我的文科背景简直根深蒂固,中文系毕业,至亲好友几乎都是文科出身,曾经从事的记者、编辑工也都围绕文字打转。一说在写公众号,大家都说:哦,那你是专业的啊!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会说:“哪里,哪里。”
不是谦虚,而是我打心底觉得自己真的完全不专业。做文字工作这么多年,我对自己的文笔几乎从未满意过。
3.
学中文专业,不一定就文笔斐然;多看多写,也不一定就会妙笔生花。虽然“一万小时定律”告诉大家,只要勤加练习,总有一天可以梦想成真、成为业内翘楚。但在写作这件事上,才情、意境都不是单纯通过练习就能获得的——那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练习、酝酿再加上奇妙灵感的复杂化学反应。
曾有一位记者前辈,在听我反复说对写作没信心时,批评我是“妄自菲薄”。
我哪有妄自菲薄,是真的对文字心存敬畏甚至略带惶恐。
我做记者时独立写的第一篇新闻稿,是关于微博寻人的。
有一个姑娘在微博上@报社,希望能帮她找到大学时的外教。我采访了她,写了一篇寻人稿。没想到稿子发表后,外教找到她,指责那篇寻人稿破坏了他原本幸福的家庭,他的老婆非常愤怒、要和他离婚。外教还扬言要告她。
这可把姑娘吓坏了,她跑来找我想办法。我也被这意想不到的结果吓蒙了。好在,后来在我们真诚地多次赔礼道歉后,这事儿总算平息了。但文字在工作之初给我的当头棒喝,让我记忆犹新。
4.
微信公众号的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移动互联技术让微小的个体,有了随时随地发声的舞台。
各种声音通过移动设备跨越时空、如影随形地充斥在生活的角角落落,人们的精力、时间都在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引领、包围、裹挟、侵扰。你永远不会知道,当某段文字被投入浩瀚的信息海洋时,会带来一圈涟漪还是滔天恶浪。
或许这只是杞人忧天,但每当看到某些公众号为追热点或吸引眼球而拼凑拙劣的段子、知名博主宣泄负面情绪把网络当做情绪垃圾箱、亦或网络大V发表看似过瘾、解气的毒鸡汤,我还是会担心:
文字自带力量,写作者附加在上面的元气或怨气会让这股力量向不同的方向生长,稍有不慎或许就会长成一个超乎想象的怪物——文字,再怎么认真对待都不为过。
5.
在这个物质过剩、认知盈余、信息爆炸、时间碎成一地的时代,稀缺资源不再是食物、不再是土地、不再是物质财富,而是人们的注意力、信任度、创新力等无形要素。
在众多自媒体平台中恰巧遇见你,已是三生有幸;想获得你的持久关注,简直是“难于上青天”的奢求。
写手如我,常要选择是“慢工出细活”细致打磨一篇深度好文,还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快手写一篇流水账。要知道,更新慢是取关的头号杀手,各个自媒体平台也把更新频率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最近,知时酱在为新一季的产品做准备,虽有前一年的经验,但依然不敢有丝毫怠慢——更何况,我们想比去年做的更好,想把更好吃、更健康、更新鲜的食材带给大家。
有些经验还在总结,有些思考还在沉淀,作为写作者的能力也还在修炼——虽然不能像大作家那样写出传世经典,但我也依旧在努力。
我书写的目标就是:希望大家阅读知时酱的这几分钟时光不觉得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