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大好的早晨。我和翔子同学出门,他坐公交车的对面有一个漂亮的商店橱窗,阳光倾倒在台阶上,光线不错。我说拍张照片给我吧,他说好。但连续拍了很多,都把我照得很难看。虽然硬件条件有限,可他就是有本事在有限的基础上再挑战我的自我认知。
原来我长这样的啊。一时间有些不高兴。
他去上班后,我心里琢磨,大概是光线太强,大概是角度不好,大概是我没穿对衣服。怎么办呢,沿着陌生的马路走了很久,终于决定去zara看看。最近的门店走20分钟就能到,而且最近在打折。
其实前天晚上已经在电脑前刷了几个小时的网页。zara的天猫店,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想从打折的款式里挑几件出来,尽管眼下一点也不缺衣服。前些天看了名为《极简衣橱》的书,又尝试给衣柜瘦身,做断舍离的工作,再一次验证了二八原则的真实有效——所有衣服里,只有20%利用率最高。但剩下的80%也不能说扔就扔,都有着名正言顺留下来的理由.结果就是我只处理了几件衣服,zara的占了一半。我就奇怪了,买的时候也是心情雀跃,对着试衣镜自拍,发给朋友评价得到正反馈才下手的,穿了没多久怎么就不想要了呢?质量倒还是其次,关键是当初喜欢的劲儿真是一点不剩下,只想从衣柜里除之而后快。
所以,很怕半年或不到半年就后悔,我犹豫着不敢下手买。但打折季价格如此美好,我又不愿错过,只好千挑万选,尽量让自已用一年以后的眼光来挑衣服,找出能加入那20%阵营的款式来。可惜,犹豫来犹豫去,放进购物车的热门款就没了我的尺码。我还暗暗庆幸:反正也没那么喜欢,或者,买回来也不知道怎么搭。但说回来,同时满足“喜欢”和“有搭配”这两个要求的还真没有一件。那还挑什么呢,算了吧。
我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几个小时,什么都没有买。可怕的是,这就是我的日常。而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昂首挺胸迈进zara的门店,然后尽量什么都不要买,静静地被衣服治愈我受挫的心就好了。
对快销店的最大好感来自购物体验,没有导购跟前跟后,一切自主随意,哪怕试衣间队排长点儿,也能忍了。
这次运气不错,排到一个大试衣间,但是冷气开得很足,像是催我赶紧试完赶紧出来一样。可我才不怕呢,反正拿的都是秋冬款。基础的牛仔裤,流行的毛绒外套,可单穿可打底的针织衫,还有连体裤什么的。都是没那么喜欢但就想试一试的。
我感觉心情就要好起来了。特别是费半天劲儿成功把自已塞进这条小尺码的牛仔裤里之后,竟然有一种扬眉吐气之感。
针织衫表现平平,但穿起来还蛮舒服的。接下来是毛绒外套。
翻领和收边我都很喜欢,把手插在口袋里就是最舒服的姿势。而且搭工装连体裤也还行。
就在我又开始犹豫要不要都买下的时候,手机意外关机了,非常干脆利落地黑了屏,连多来几张自拍的机会都不给我。这是让我回家从网上买的意思吧?
于是,两个小时后,我重新坐在了电脑前面,陷入新一轮的纠结——试过的衣服没有我的码了,买相似款还是买大一码,或者,再回门店去?
纠结了很久,终于还是什么都没有买。还因为无果的思考浪费了不少精力,我只好又返回床上睡了一觉。
当然,这是为了恢复体力再来纠结一遍。在最后一回买与不买的较量中,害怕再也买不到的危机意识占了上风,想着有尺码的就赶紧买吧,哪怕大一码也先试试再说。就这样硬着头皮花了钱。
而敲下这些字的时候,我身上正是穿着去年年末zara打折季买的衣服。有金属光泽的毛绒卫衣,从上新起就一直放在收藏夹里,好不容易在打折季买回来却一直找不到裤子搭配,而且我想,就算我能找到一条合适的牛仔裤,也穿不出模特这样的感觉。
但我实际上就是因为照片中这种恰到好处的飒爽感而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最终在价格变动的驱使下产生了购买行为。这也是我想在以后的网购过程中尽量避免的:不要因为模特穿出了自已想要的感觉,就单纯地以为我也可以。买衣服也需要想象力,就像调香师在有结果之前想象香水的味道。这想象不是试穿之后就不需要了,而是在这之后有了更多可延伸的空间,包括但不限于:这件衣服,我穿着它等公交是什么样子呢?在不化妆、不穿高跟鞋、没有其他配饰的情况下呢?
就是这些无穷无尽的想象阻碍了我买买买的脚步。不过,现实和想象也是只有部分交集的,哪怕想象再具体再真实,也无法涵盖现实的诸多可能性。拥有一件心怡的新衣服,就是期待着它能给生活带来一些高光时刻,尽管拥有之后,还会面临漫长的等待,甚至等不到那个时刻到来。像我身上的这件卫衣,永远不可能再以飒爽的模样亮相。而我在要处理之际,回想起当初面对它的心动,心有不舍,又留它做了家居服。倒也意外地好穿,厚度合适,里外都能套衣服,九分袖,洗手洗碗都方便。也许,成为家居服,跻身那20%的行列,就是它来到我身边的意义吧。
那刚刚买的衣服,又会和我有什么样的缘分呢?就是想知道这个,才花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