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一个学习型微信群中看到一个小伙伴发起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学生生涯总是遇到那种学神,就是上课不听课总喜欢玩,但考试又比别人好,请问那是天生的还是小时候启蒙开发的能力?”
几乎每个人在学习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神”,好像天生就不需要学习就能考高分,一点就通。
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能一边苦读,在题海中苦苦挣扎,一边又只能看着这位学神天天打游戏,打篮球,然后轻轻松松就考了个比自己高得多的分数。可以说各种羡慕嫉妒恨啊。
这样的话题,马上引起了群里许多人的共鸣
有的人感慨这些人天赋异禀
有些人说他们虽然喜欢玩,但是到了学习的时候总是能高度集中注意力,高效吸收知识。
有些人说是方法独到。
还有些人说是后天潜意识的训练所得。
...
我想抛开天赋不说。围绕着自身近两年来的自学经历所总结的经历来讲讲,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1.横向涉猎,纵向深入
当我们决定要展开对某一领域的学习时,并不是盲目的就从网上买一些书籍回来看。大多数这么做的人,最终的结果都只是下单的时候就已经高潮,而书到了之后学习的兴致就开始回落。然后打开书籍翻看几页感觉枯燥无味。想着说“今天太累了,还是明天再看吧”。然后,这本书就这样被我们“封印”起来。而我们的学习计划也随之搁浅。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想学习,而是没有找到学习的真正HIGH点。学习的一开始并不是盲目的买书,而是利用现在强大的网络资源来找找与这个领域相关尽可能多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中获取学习的关键点。从横向对这个领域做大致的了解,打开我们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大门。了解这个领域都有哪些有趣的内容,让眼睛和思想先爽再说。
当我们对这一领域做了横向了解之后,再对所记录的关键点各个击破。从纵向上对这个关键点深入了解
2.学习应该是玩出来的
拿我的PPT自学经历来讲,最初和大部分人一样想从了解工具栏开始学习。但我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很难坚持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原来PPT可以做出各种好玩的东西。比如可以用PPT手绘出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可以做一段很酷炫的动画视频等等。从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PPT不仅仅只是幻灯片,它应该从更广义上来定义,PPT是一张动静结合的画布,是抽象思维的具象呈现方式。
经过对PPT领域中各类网站、公众号、各种大神的了解,我发现我对手绘产生了兴趣。而这恰恰就是PPT领域中的一个关键点。
3.先用再说
学习不仅仅是提升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产生价值,而想要产生价值就要学会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大多数人总感觉自己学习的知识还不够,所以总是不敢表现出来。
但在职场中,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的领导是不可能等到你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布置任务的。更多的是我们被工作推着往前走。既然都是要被推着走,何不尝试着主动走在工作前面。主动承担对自己有挑战性的工作,学会将学到的知识快速运用到实战。
如果说你还是学生或者是自由职业者,同样也可以通过写作、出作品的形式来展示学习所得。展示会给自己带来更加充足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盘点资源,搭建知识体系
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有“收藏症”,凡是看到“10G素材包”、“PPT快捷键大全”这样的文章都忍不住想收藏,想着以后有空翻出来看看。但是到过头来会发现自己好像从来都“没有时间”!收藏了大量的资源都被自己荒废掉了。
“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同样的,被放错地方的资源也就是垃圾。养成定期整理自己的收藏夹,梳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将我们学习到的关键点逐步连接成知识体系。
5.内化输出
《整理的艺术4》这本书的作者提供了关于“学习过的内容你理解了多少”的调查结果:
听到的内容10%
看到的内容15%
听到又看到的内容20%
和别人交谈时40%(所以我前面说到与朋友见面聊天是很有道理的呀)
亲身体验时80%
这里的亲身体验就是知识内化输出的过程,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演讲、公司内部分享、写作......只有不断的输出,清空大脑缓存,才能做到知识体系搭建的逐步完善和快速得迭代更新。
在知识时代中,学习本就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别让枯燥的生活腐蚀了自己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