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篇文章之前,小城想请大家和我一起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常年在另一个城市打拼的你,一年有几天陪伴在父母身边?
按照平均年龄80岁来算,减去父母现在的年龄,短暂的人生还剩下几年?
把两个数相乘,得出来的结果,我们还能陪伴爸妈多少天?!
是不是惊诧于这个时间的短暂?
多打打电话关心一下远在家里的爸妈!
节假日别只顾着和朋友出去疯,多抽点时间回去陪陪老人家吧!
>>>>
当话题一说到母亲,我就有一种百口不可言说的无力感。
我敲字的时候要斟酌很久,我不知道要用怎样繁藻的语句才能把那位温情似水却坚毅如钢的女人描绘地立体丰满。
跟旁人讲述自己的母亲,是一件很难使聆听者与讲述者产生共鸣的事。因为世上有一百个母亲,就有一百种爱的方式,或溺,或厉,或柔软,或恩威参半。
但这些方式共同的是,母亲一直在无底线地爱我们。
我遇到过很是严厉的母亲。
一个朋友的母亲,是那种怎么看都称不上慈母的类型。
朋友还在上学的时候,她妈给她定了一大堆条条框框的规矩。学业交际礼仪措辞,总会有不合宜的细枝末节被她妈抓到,更令人沮丧的是,每每都少不了一通说教。
源于此,她和她妈的沟通几乎少到可以不计。
等她上了大学,两人之间还是鲜少交谈。但那时她总和我说,她妈总是期期艾艾,常常话说到一半两人就沉默着尴尬,实在没话讲。
后来有一天,她才明白,原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母亲更渴望与你沟通。
有一年她回家,在她妈的手机里看到一个英语类APP,她有些诧异又觉得有些好玩,没想到母亲这个年纪竟然愿意学习新语言。
她点开历史搜查记录,看了眼单词,突然一怔,然后就鼻子一酸眼眶翻泪,原来所有的单词都曾出现在她发出的朋友圈里,她把呼吸放缓才生生压下泪意。
自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发过有英文的朋友圈。
多数时候,和母亲的相处模式就是这样。
少不更事时,母亲一发火打骂,我们总是搞不清她到底在气什么,到底怎样做才算好孩子。而后来,我们通通出落得比母亲还高一个头,就开始换她搞不清我们。
她一个劲儿的在我们身后追,想多知道一点,多靠近我们一点。但毕竟时光荏苒,因此才生了些词,叫代沟,叫落差,叫上一辈。
她追的那么累,不如我们走的慢一些,因为没有一个机会叫重来。
我们生病了和母亲生病了,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不常在家住,但有个小咳小喘,她在电话里一旦听到,就恨不得一脚跨过半个中国,来我身边照顾我。
那火急火燎的劲儿搞得我不敢再和她讲我又患了什么小疾。
至于她生了病,一切就好像她没生病。
我整个高中,都是在学区房自己住。
我妈来这个房子和我一起住过四天,而这四天,就是我高考的那段时间。
更为不巧的是,在我妈住来的第一天夜里,她就生病了。
因为怕我休息不好,我们商量好分睡两个卧室。也因为这样,我没听见我妈夜半里频频起夜,呕吐,倒水,辗转。
第二天,也就是高考的前一天。早晨,我进了她的卧房叫她,才发现我妈憔悴地一脸病容。她没睡,一夜都没睡,但是身子更糟了,软的起不来。
我搀着她起床,下楼,步子很慢,她走两步就需要停一下。直到我们走到离家不到百米的医院,已经过了一个小时。
后来,她说,那一个小时,从未让她感到有如此漫长。
在医院打点滴的时候,我妈一直在落泪,开始我以为她难受得紧,后来她才转过头低声和我说,“都怪妈妈。妈妈本来是来照顾你的,现在却是你来照顾我。万一传染给你,把考试影响了怎么办。”然后又是一阵停不下的落泪。
说真的,我从来没有任何一刻心情那么复杂。慌张又欣慰,自责又自喜。
也从来没有任何一刻那么渴望自己强大,不再用被动的缩在她的羽翼下。
那是曾没有条件殷切地看护了我十八年的人啊,我年幼捣蛋的时候给她添得乱百件也难计,现在竟为了我连自己生病也不允许。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母亲的脸。
温婉,沉静,大气,但怎么也掩不住岁月的刻痕。
我妈年轻时候很漂亮,十里八乡有芳名。
但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我静静地端详着那个面庞。皱纹,斑痕,暗淡,我才惊觉我妈已经和那个旧照片里的少女对不上了。
到底是什么折煞了容颜啊?
说得体面一些,是岁月。说得循规蹈矩一些,不就是糟心的我们嘛。
但,我不想再看到她多长一颗斑点,不想再看到她多生一丝皱纹。
你们也不会知道,我每次看到我妈头发根上那一寸长的白发,我有多么焦躁心酸到跳脚!
我知道她经常染发。
经常到卖她染发剂的导购都熟稔地认识她,经常到她一遍一遍过着眼熟学会自己上色漂染。但那白发啊,遏制不住地长,像是瞧不见我的不怼,听不见我的愤恨。
我那么大声的向那些白发呼喊着,“你们等等我,慢些长,慢些长,我在变得有能力!我在努力让她能依靠我!”
打字到这里的时候,我实在无法再心绪平静地写下去。
只得停笔审查几遍不合宜的细枝末节。
我忽然发现,我似乎对母亲这一身份情感上有些偏颇,搞得全篇都在写“母亲如何感动我”。
于是,我在网页上搜索了“你做的最让母亲感动的事是什么?”。
但很可惜也令人唏嘘,几乎所有的词条都把两个人称反了过来“母亲做过最让你感动的事是什么?”。
而那个唯一保持原状的回答是,“没有,全是让她操心的。”
我不该再说太多,你们与母亲的细节是要仰仗自己体会的。
只是,母亲这一辈,从那个不怎么富裕的时代跌撞着走到现在。
前半辈子,她们风雨飘摇,含辛茹苦。现如今,是时候该歇一歇了,该享受了,该把曾经那些毫不犹豫砸在我们身上的爱,自私一点用在自己身上了。
而我们这一辈能做的就是,
“老妈,往后我的肩膀借你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