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口味方面就有点返璞归真,不管是饮食方面的具体口味,还是阅读方面的抽象口味。哪怕是悬疑推理这么重口味的小说,也渐渐开始欣赏早期那些“小清新”。
悬疑推理小说是百余年来最风靡的小说类型,最早以欧美的本格推理为正统。所谓“本格”其实似乎也是日本人提出来的概念,这个流派注重的是解谜,谜面一定要解不开,谜底一定要解得巧。特别是密室杀人,作品中没有一个密室简直都不好意思在本格界混。有些作家谜面特别牛,读者想破头也想不出怎么解,但一到解答就全毁了,不是在抖机灵就是在钻空子。
江户川乱步作为日本早期推理届的代表人物,在日本推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发展中,应当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格派在对欧美作品的继承和发扬中逐渐找到了日本独特的发展道路,到了江户川这儿发展成为了变格派,甚至为后续的社会派和新本格派奠定了基础。变格派就是觉得本格派太正经,没意思,开始往里面增加一些恐怖啊、猎奇啊的元素。在这本《孤岛之鬼》中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了,江户川乱步同时代的横沟正史更过分,风格比江户川更阴森。我看的有限的几本——《八墓村》、《恶魔吹着笛子来》,基本上都是在那种落后愚昧的村庄里面,发生了连环杀人案,死法凄惨恐怖,还伴随着疹得慌的杀人童谣。怎么港?也算是对阿婆《无人生还》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扯远了,继续说《孤岛之鬼》。这本里面有两个杀人事件,有着很本格的开头:一个死在封闭的密室中,另外一个死在广义密室中——尽管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中,旁边还有其他人,凶手却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犯罪。很本格,非常本格。说实话,两个谜面出来的时候非常吸引人。
而解答却有些差强人意。
第一个密室,解答是说这个封闭的密室,其实是一个日本传统建筑,看似紧闭的房子在厨房那里有一个地板拉门,可以通过这个门联通到走廊。大哥,我只能说警察连这个门都没考虑到,真的是有点脑残。
第二个密室就更不合理了。不是密室的结构不合理,而是受害人的动机成谜。受害人为什么会处在一个广义密室里呢?因为他收到了一封死亡预告,有人预告中午12点将取他的性命。于是他就跟很多人在一起,在海滩上,跟几个小朋友玩。
拜托,他已经收到了死亡预告,他也知道自己获悉了一个重大的秘密,被干掉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个时候他的选择不是把自己掌握的信息尽快地告诉主角,而是去玩儿??就好像推理小说/影视作品中最被诟病的死亡信息dying message,被害者临死之前经常留一些七弯八绕的信息。拜托,你都要死了,大大方方地把凶手名字写出来不行吗??
最不合理的是他已经破了第一个案子,基本上能够确定凶手是利用小孩实施了第1次犯罪,在这种情形下,他还在预定要被杀的时间跟4个小孩一块玩,这不是与狼共舞是什么?
不过话又说回来,凶手也挺自信呢,凶手凭什么认为12点的时候侦探会落单,从而这么有把握能杀掉他?万一他雇了一个非常强壮的保镖呢?万一他把自己关进了一个真正的密室呢?这个解谜的处理也太草率了啊喂!
不管哪个流派吧,至少得把悬疑推理的地基建设得稳固一点儿吧?地基才能决定上层建筑是否摇摇欲坠呀!
不过话说回来,从本格派到变格派,再到社会派,虽然推理的成分在走弱,但文学的成分在增强。特别是早期的三巨头: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和松本清张,文笔并非现在写推理的这帮阿猫阿狗可以望项背的。可以说,不管是什么流派,大师还是你大师。
现在在日本,推理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文学门类。社会派都已经成为老古董,新本格派也已经是前浪了,SF推理、八嘎推理、轻小说推理等等蓬勃发展,稀奇古怪的东西层出不穷。有些作品专注于诡述(如《咚咚吊桥的坠落》),有些作品专注于反转(如《解体诸因》),有些作品就开始装疯卖傻(东川笃哉的几乎所有作品),还有些作家为了报销自己吃喝玩乐的发票开始写一些莫名其妙的体育类作品(说的就是你,东野圭吾!)。不光没有诡计上的创新,把文学性也给丢了,整个看上去就是小白文,把推理小说写得这么不过脑子也是够了。
不管现在是什么流派,希望推理小说不忘初心,把核心的诡计和解答夯实,再注意一下文字,这样才能让这个古老(?)而年轻的文学类别能更踏实地向着主流文学殿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