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别傻别天真了!
有人说,这都签约签好了,把用人部门的要求发给猎头,他们按照这个明细开始寻访人选,你就等着一周后收简历推进程呗,这还能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没错!你要真这么做,就出大问题了。
猎头顾问的群体素质千差万别,尤其在这个信息不对称、人才资源匮乏和人人猎头的时代,天知道给你操作职位的人是个什么素质,有没有职业度,是如何操作的。
对于你不能掌控的环节,唯有谨慎操作。
通常,如果一家公司的职位需求中有高级销售或者高级技术的,往往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企业的人才配置战略,而人才战略从哪儿来?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分解到当下对人才的需求而来,是不是?!
注意了:你把用人部门给你的需求明细包含具体的薪资数额发给了猎头就等于发给了全世界!这里当然包含了送向你的竞争对手公司。
这个信息互联的时代,是可爱的也是可怕的,这把双刃剑看你怎么使,使不好的后果你去想象吧。
因此,涉及需要保密操作的职位,需要在协议中说明,这个保密的范围视不同公司的情况而定,不排除有些就是要通过猎头渠道来达到辐射的目的。如果是需要保密的,给猎头顾问发职位信息沟通具体需求时,务必仅限于你全网公开的JD,更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公司、薪资范围等敏感信息,则通过电话沟通,由其自行记录整理就可以。
说说我亲历过与此相关的经历吧!
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其中一个岗位需求是“大客户销售经理”。我们要求的确比较高,启动几个月后依然收效甚微。在寻访中,根据顾问从市场现状反馈过来的存量信息(这方面,猎头对人才动态和行情的了解有优势),结合自身企业现状,公司也在不断配合调整和聚焦需求的。
为此,2017年春节之前对该岗位的招聘要求又一次聚焦后(包含了工作地、资源匹配需求、年度业绩达成期望、薪资数等称得上敏感的信息数据),销售副总交代按这个标准发给猎头寻访。
那段时间年终事情比较多,在快节奏处理事务的状态下未能慢一拍,惯性思维导致顺应接收的讯号就这样不加思考就发给了猎头。
原则上,在发出去之前我是要停下来区分一下发哪些内容,我也有责任守住这条线,并且有时候的确需要对接收的讯息打个问号作进一步对接后再去执行,偏偏那一次我疏忽了。
后来的一个月左右看起来没什么状况,我也逐渐将件事情抛在了脑后,继续着日常事务,直到有一天。。。
销售副总怒气冲冲的走到我的面前说:“你做了什么事情?是不是把我发的东西发给了猎头?你知道东西到哪儿了吗?SXF(人才寻访的其中一个目标企业)的人都知道我们想从他们那找人,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后果是什么?”-----那是一个加班的晚上,清楚的记得当时状况,我一脸懵逼,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走了。他当晚随即发了一封自责加谴责的邮件出来,抄送大boss……
当我从大脑中搜索定位到事情的原委时,恨自己的大意和对这件事情处理的欠职业,当时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当晚,我立即作了供应商调查和了解,并找到了“万恶之源”。第二天一早,电话打到那家叫GF的猎头公司,找到当初和我签协议的BD,通过20分钟左右的电话一步步追问和深挖。
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他们顾问组里的陌生拜访电话是一个实习生在做,这类事务通常都是新人或者大学实习生来做,而就是那位实习生把我的原版信息内容直接发给了目标公司的人选,然后这个内容就在我的目标公司的目标人群中散布开来。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离谱透顶的,是这个内容居然重新回到了我们公司,还回到了一位销售同事的手里,而这位销售同事曾经就是从那家目标企业出来的。我们内部一边强调薪资保密,一边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所以万分理解前面销售副总的怒气来源,谁摊上都得发飙。
后来,那位实习生因此而被开除,当初那个负责的项目经理也换了。事后,我电话给那位学生了解情况是否属实,验证他们是不是在找一个学生做挡箭牌。情况的确属实,但是在此之前没有人告诉她应该发什么信息给人选,什么信息是属于敏感类的不可发,也就是说没有培训过。
寻访中的秘密,你知晓了吗?
有时候,外在和你沟通的看起来个个都是职业猎手和精英,于是你误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等着“兔子”来撞树,可对方内在究竟是什么组合,你看不见也不可控,你也没有理由要求对方给你一个顾问组员档案,这是不可能的事。
当极有可能面对一群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的顾问组合时,我们唯有自行谨慎,谨记自身的工作原则和责任来应对这不可控的现象,从而才能避免一些原本不该发生的错误和损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