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孩子犯错会比较宽容,第一反应都是“TA只是个孩子,没必要跟小孩子一般见识”。
这样的想法是爱护幼小的体现。
有很多父母会用“TA只是个孩子,没必要跟小孩子一般见识”来宽宥、甚至是纵容孩子的错误,其实这本身既是偷懒,又是粗暴的教育方式。
当孩子在家里犯错得不到纠正,也不需要承担相应的错误后果,反而在父母毫无原则的“TA只是个孩子,没必要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孩子嘛,长大了就懂事了”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会习惯犯错只需要口头说一声“我知道错了”,有的甚至连道歉都没有,事情就可以不了了之。
当孩子走出家庭小范围,走到公共场合,他们会一如既往地保留自己一贯的行为模式,继续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更何况是不懂事的孩子。
3月17日,深圳市民金先生爆料一起小事故,事故不大,却让他对关于小孩子的教育问题感慨颇深。
下午2点,一名中学女生骑单车在福田区下梅林一街违规逆行,撞上一辆白色奔驰,奔驰前保险杠附近油漆被剐蹭,女司机提出赔偿。
目击者金先生说,“女孩是逆行,奔驰是正常行驶。女司机下车看到车被剐蹭,拦住小女孩,让她把家长叫来,女孩一听吓坏了,立马大哭起来”。
围观者劝奔驰司机,“算了,小事,让她快去上学吧。”
但女司机不同意,她说,“事情虽小,但如果就这样让女孩离开了,对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好,她会觉得犯了错也没有关系,就没有承担错误的责任和勇气”。
在一旁大哭的女孩拿起女司机的手机,给妈妈打电话,电话里女孩妈妈听说女儿剐蹭的是奔驰车后,一直不愿露面,直到交警过来与她通话,她才同意赶来处理。
对于女司机的做法,有人认为是刁难孩子。
“就认识钱了,没有人情味了”;
“评论站在那里冷眼说理的人,你有孩子就知道了”;
“哪个开奔驰的差两千块钱了?哪个开车的没保险了?和一个孩子过不去张口闭口就是钱,钱能教育她吗?初中的孩子是叛逆心理,谁都从初中过来的,这样不只是会让他们讨厌有钱人?换种方式教育她不行吗?”
也有人认为这是给孩子的正确法制教育。
“不让她长点记性,下次再逆行碰上个大货就哭不出来了”;
“小不是不承担责任的理由”;
“撞坏了别人的东西就要赔,这与钱的多少和孩子的大小没有关系。”
其实,该事件中,女司机说了一句特别能让人思考的话“事情虽小,但如果就这样让女孩离开了,对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好,她会觉得犯了错也没有关系,就没有承担错误的责任和勇气”。
孩子不会一辈子都是孩子,总有一天,他们需要独立去面对世界、社会,毕竟人生是他们自己的。
很多家长实在太过于宠溺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受一丁点委屈,即使是孩子犯错了。
他们会用自己对待孩子的标准要求他人。
很多父母会用那句“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以示自己作为父母的委屈和伟大,旁人对于孩子的苛刻和不理解。
可是,人的天性都是好逸恶劳、唯我独尊的。
遵守规则、体谅他人,是人类形成社会共同体后达成的共识,这些要求其实是违背人类的天性的,是需要学会克制的。
孩子不会天然地学会成人世界的一切规则,不会懂得有些规则是不可以破坏的,不会自然地懂得犯错后需要承担责任。
这些都是为人父母需要教会孩子的。
孩子小,可以从小错误入手,纠正孩子的小错误,教会他们小道理。
孩子逐渐成长,需要学会的社会规则越来越多,需要承担的责任会越来越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教育,孩子怎么会一下子懂得承担责任,怎么会忽然明白成长。
除非社会给他们认真地上一课。
很多中国父母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不管你多大,你始终都是我的孩子”。
正是这样的心态,再加上懒惰而不负责任,常常在孩子犯错后,无原则地原谅,并没有让孩子在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不仅在家里宠溺孩子,等孩子到外面的世界,还本能地要求别人也无原则地原谅孩子。
事件中的家长,其实也很有意思。
孩子不懂事,女司机并没有为难她,只是要求家长过来处理事件。
2000块钱确实谁都有,但逆行并不符合我们的交通规则,这种错误不是谁都会犯。
孩子尚小,可能平时没有机会认真教会她,逆行的危害和后果。
这样的小剐蹭,正是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规则的好时机
可是,孩子的家长一听说剐蹭的是奔驰车,也不愿意第一时间处理孩子的错误。
孩子之所以称为孩子,是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行为的危险性,以及这样的行为对他人带来的困扰、危害。
这个时候,家长需要教育孩子学会从错误中接受教训。
也许逆行不是一次两次,但是接受了一次教训后,下次孩子想再犯错时,会估量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我们很头疼社会上“妈宝男”、“巨婴症”、啃老横行。
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妈宝男”、“巨婴症”、啃老并不是一开始形成的,而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慢慢养成的。
也许是从认为读书是为了父母、学习生活技能是为了父母、娶妻生子也是为了父母,这些都不是他们的选择,也不是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
或许是父母一次次以“孩子还小,何必跟他们计较”的理由,让他们一直没有从心理上明白,人生是自己的,而不是替父母再活一遍,父母只是养育自己成长。
这些,才是父母给孩子最长久、获益最大的教育。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孩子才会真正独立面对社会、面对世界,总有一天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父母可以无条件宠孩子一生,但是世界不会、他人不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