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的下半辈子怕是要毁在几位家长的迷之操作上。
相亲初次见面的地点竟然选在自己家,见面名字都没介绍,一伙人自顾自开始讨论哪里打折促销,哪里菜新鲜,要去哪里旅游,啥时候约打牌......
我俩尴尬对视一眼,然后低头看手机。
她不喝茶叶,期间我给她换了杯白开水,然后继续尴尬。
大家伙聊的更带劲了...
二次对视:“咱去楼下转转吧,我都没转过。”这种时候,只能吱个声找回点主角的存在感了。
小区没什么好逛的,其实我俩也没啥好聊,见面前双方各位大佬都把老底透完了。曾经都是会计人,不管对方知道多少,反正默契的也不揭底。
而今一个没脸没皮搬砖,一个是公司行政,时事新闻、杂书闲书也都没少看,绕着小区走了几圈,嘴巴倒是叨叨叨的没停,东西南北的都能扯两句闲篇,事后也不会记得聊了啥,反正都是些没营养的对话。
晚上饭桌上
“感觉怎么样?”
“还行吧。”
“那你要主动点啊。”
“不得先了解下嘛,那能急吗?”
“那我看你联系方式都没留。”
“加微信了,先熟悉熟悉好不好?”
即使到现在,我依然固执的认为,客观因素都不重要,这个人如何才是根本。相见不过是开始,互相了解的过程才是行与不行的关键。
性格脾气、做事风格、个人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等等等,有时候想想就觉得麻烦,这也是好多次直接放弃的原因。
随着这几年心里的“为什么”一个接一个的去找答案,对于找对象这件事反而越发的谨慎。
打牌,干瞪眼一小时输了一百多,明天得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