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撕金」,国庆自然不例外,非但不例外,还是一个高峰。因为太多的人,赶着国庆结婚。
在一种人情文化中,每一个人都身不由己,尤其是一对新人。请谁不请谁,送多大的礼,都成了人情文化中默不作声的计算。这中间有着太多的不必要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人际成本,时间成本等。而对一所学校来讲,仅仅教师赴宴,都涉及到诸多的协调。因为这么多老师同时抽出时间来吃一顿饭,有时候真是个事儿。
怎么理解这件事儿?学校需要对此作出反应吗?
初次做校长时,这就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挑战。
一
如何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先做一个「成本核算」。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交易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相互救济」制度。礼金可以减轻结婚带来的经济压力,毕竟新人都是刚入职场不久者,无论是工资还是积蓄都是严重不足的。该我结婚了,我先汇聚礼金,然后别人结婚,我也要送礼金,但不是一次送出,是逐渐送出的,压力分担在漫长的岁月中。就相当于我向银行借了一笔钱,然后按月支付。
这可以算作一个益处。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这又是一种交际行为。婚礼或宴请,也是一种交际场,此不赘述。从另一个层面讲,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新人或家庭(虽然越来越少),也很在乎排场,反正就这一次,要热闹要隆重要有面子,这也是人之常情。
以上是可能带来的益处。
坏处是显而易见的:人情文化是有经济成本的;赴宴是有时间成本的。
而所谓的好处,真的是「好处」吗?
在一场婚礼中,有多少人能保持收支平衡并有盈余?恐怕账很难算清楚,也并不乐观,结婚毕竟是烧钱的事儿。从「相互救济」的角度,也是严重不对等的,相当于你从银行贷款,但不是无偿的,要承担高得吓人的利率,而抽走这笔佣金的,或许是商家,他们或许才是婚礼中最大的赢家。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婚礼不是一种高效交际行为,因为高效交际行为有人数限制且是一种深入交流,这只是一般层面上的交际行为,并不值得成为一场婚礼的哪怕将要目的。至于「排场」,本来就是一种不好的文化,有必要向别人展示什么吗?除了少数的亲朋或好友,多数人,也是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围绕的,无非是一个「吃」。就是说,婚礼真正需要的,乃是一种仪式感,而在今天的婚礼中,要保持仪式感是很难的,更可能的情况是,只有形式感,即所谓的「排场」。
我想,许多新人,也是被迫的。可能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一个小圈子里的庆祝,并希望将更多的时间和心思,留给二人世界。
二
第一次做校长,且是组建一所新学校,我预先考虑到这个问题,并最终决定介入。
学校要介入,首先有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因为结婚乃是私人领域的事务,从程序上讲,学校是管不着的。但是,学校管不着,只是意味着学校无法采取行政措施来干涉结婚文化,并不意味着学校不可以发挥文化影响力,或者借以强化自身的文化影响力。
于是,在建校之初的教师会议上,我对这个问题谈了我的理解,表明了学校的态度。这态度大约有三条:
1、学校呼吁在婚庆问题上移风易俗,无论同事间亲疏远近,结婚时,均不赠送礼金,以免除不必要的人情压力和心理成本、时间成本。如此,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轻松,更简洁,更不受捆绑,更趋向于精神性而非物质化。
2、学校会以单位的名义,赠送礼金或礼品,作为对新人的祝福。换句话说,也算是结婚福利。
3、同时,学校会请与新人高相关的圈子成员聚餐(不超过两桌),相关领导到场,并致贺词。
在这里,重点是:
1、这只是一种倡议,而非一种命令。如果新人希望接受礼金,而同事也愿意送,学校不干涉。
2、学校代替全体同事赠送礼金,是表明学校在此问题上的诚意,以及对新人的关怀与祝福。
3、聚餐限制在小圈子内(同年级或教研组,以及关系好的同事),小圈子因为与新人在人际上更亲密,所以不会出现许多婚礼上不熟悉新人,一吃了之的现象,更有利于构筑一个人际交流场。在这种场合中,每一个人说一段祝福语成为可能。实际上,大家往往会追忆与新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是一种表达赞美和敬意的机会,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4、学校领导(如果学校大,则是年级主任)会有正式的贺词,我们习惯于用写一封信的形式,读完后郑重地送给新人。而且,因为会有主持人,所以仪式感很充足,也很温馨。
事实证明,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方式,觉得摆脱了束缚,又不至于感觉到,结个婚,单位里什么动静也没有,好冷淡啊。
而且,我在任期间,一直坚持得很好。
三
来到现在的学校,历史有十年之久,大家互送礼金,已经习以为常。
在这种情况下,再要改变,就十分困难了。但并非不可能。
例如,我们可不可以从每一届刚进入学校的新老师开始?甚至从一些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若干年的但并未结婚的老师开始,逐渐退出游戏?从此过上一种新的生活?这里涉及到的诸多细节与纠缠,也都并不难解决。
当然,这只是一种设想,是否真要如此,不取决于校长的意愿,取决于有多少老师有这种意愿。
无论如何,希望后来的新人们,能够越来越摆脱束缚,让婚庆越来越轻松自然,越来越有仪式感,越来越成为一件值得终生感念的事。
而对学校来说,这既是私人领域,又因为牵扯到众多老师而成为一种文化事件。如何引导婚庆,进而影响学校文化,就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