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一段关于唐玄宗时代的历史视频时,看到了一个颠覆自己以往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认知的――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唐朝开元初年,当时唐玄宗刚登上帝位不久,也才任命了老臣姚崇为宰相。这一天,姚崇拿着郎官(五品官)的名单,来向唐玄宗汇报人事安排结果。
唐玄宗正坐金銮大殿之上,姚崇大殿之下肃然伫立,摊开手里的名单,从头到尾,将名字念了一遍,然后,等着皇帝的意见,许久,不见动静。姚崇抬头看了唐玄宗一眼,发现皇上目视远方,不动声色。姚崇心里嘀咕半天,莫不是自己的声音太小?又将名单念了一遍,再看看唐玄宗,还是目眺远方,不动声色。
这下姚崇心里更没谱了,讪讪离开大殿……
这时,本文的主人公,一直以来被误解的大宦官――高力士,出现了。高力士将自己的不解提了出来:皇上您怎么这样态度对待宰相?您才刚登基不久,哪能就这样跟宰相摆架子,行不行您好歹给个回话,不搭理人家算怎么回事?
唐玄宗则说,任姚崇为宰相,自然就是让他来掌管朝中政务,像五品官员任命这种等级的事情如果还要问自己的意见,那皇帝要大臣何用?
高力士一听,哦,明白了,原来唐玄宗并非傲慢,而是对大臣表示信任,放手让大臣处理非国家主要政策方针的其他事务。
高力士赶紧来到宰相办公的地方,如此这般将唐玄宗的心里想法告诉了姚崇,临末,还不忘说一句:大人,这是皇上对您表示信任,望大人不要辜负皇上一片苦心……
高力士?那个唐玄宗身边著名的弄臣?那个让李白戏弄脱靴,怀恨在心,最后谗言让李白辞官的奸宦?这两个能是同一个人?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宦官之一。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不管是小说还是戏剧里,宦官很少能有正面形象,他们往往为人奸诈狡猾,溜须拍马;在政治上,陷害忠良,滥用职权,无恶不作;在形象上,他们手执拂尘,嘴唇暗红,捏着兰花指,说话娘娘腔……
而高力士,更是因为“力士脱靴”,留下了弄臣、奸宦的恶名,一千年来,简直深入人心……
然而,认真去了解这段历史,才惊觉,高力士非但不是白脸奸险小人,恰恰相反,他简直是宦官界的一股清流。他平素谨慎,忠心为主,又能识大体,在大是大非上不含糊,绝对受得起“忠义之臣”的称号。
开元年间,因为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寿王当太子,在多次用计陷害后,原太子李瑛被杀害,太子之位终于悬空。恰巧,武惠妃也因为心病不治而终。唐玄宗痛失爱妃,也明白了太子实是被害,郁郁不顺。
初,太子瑛废,武惠妃方嬖,李林甫等皆属寿王,帝以肃宗长,意未决,居忽忽不食。力士曰:“大家不食,亦膳羞不具耶?”帝曰:“尔,我家老,揣我何为而然?”力士曰:“嗣君未定耶?推长而立,孰敢争?”帝曰:“尔言是也。”储位遂定。
此时的唐玄宗犹豫不定、态度不决,举棋不定,不知道该立谁为太子。高力士遇大事却不糊涂,他向唐玄宗建议的“推长而立”的做法,可谓目光如炬。
一方面,嫡长子继承制可谓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延续的规则,名正言顺,任谁都无法驳斥,“推长而立”的做法直接保障了大唐王朝政治的稳定。另一方面,当时大权在握的宰相李林甫一派皆嘱意寿王,可是对皇帝而言,强大的太子后援团会直接危及自己的至上皇权,当时的唐玄宗看不见,心细严谨的高力士可是心里明镜一般。
高力士对唐玄宗忠心耿耿,临危不乱,观大局,及时进谏。
天宝年间,唐玄宗已经开始渐渐沉迷于奢华的生活,不上心政事,渐渐将朝政交给了宰相李林甫,自己专心享受生活,歌舞升平。
一次玄宗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吐露给高力士:
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
开元盛世过渡到天宝年间的时候,因为唐玄宗英明神武,勤于政事,任贤用能,所以政治清明,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大唐帝国走上历史王朝最巅峰,唐玄宗志得意满。
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从天宝初年开始,唐玄宗就渐渐疏于政事,用人不明,开始向往夜夜笙歌、奢华炫彩的生活。
高力士明白已经渐渐迷失的唐玄宗的心里想法,也明白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并非当年那个能接受直言纳谏的千古名君,可是作为一个一心为主的忠臣,他并没有顺着唐玄宗的意思回答,而是委婉的劝谏:
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者……
作为帝王,至上的皇权是万不能假手以人的,更不用说像李林甫这样私利心甚重的奸险之人,而且,一旦大权旁落,想再收回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高力士所言在理,所做忠义,他尽到了一个臣子的责任,过而甚厚。
唐玄宗后期,由于用人不当,朝政日非,因为宠信杨国忠、安禄山等,直接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不得不躲入川蜀。后回到长安,已经被迫退位,居太上皇位,实际则是被自己的儿子唐肃宗软禁,晚景凄凉。身边所有之前效忠的大臣、宦官,大都投靠新主,唯避之而不及,只剩下忠心不改的高力士始终陪伴身边,让唐玄宗的凄惨晚年还剩一点慰藉。
后,高力士被贬远地,直到唐玄宗去世,都没能回京。高力士在偏远的被贬谪之地,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后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忠臣义士不应该被淹没,历史应该给高力士正名,他不是奸险小人,不会是非不分,更没有作恶多端;反而,他临大节不愚,目光如炬,一片忠心。
唐朝著名史学家李贽这样评价:
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小走亭亭:
愿能,
遨游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寻找那最动人的故事;
穿梭于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感受最深厚的文化底蕴。
轻轻的,垫起脚尖,踩上优美的文字旋律;
细细品味,百态人生,
贪、嗔、痴,戒、定、慧……
牛马走,孜孜勿倦